

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独臂将军丁晓兵:这辈子就信党 》
深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始终是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而繁重,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更加紧迫,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深化“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培养。
进一步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的需要。敌对势力与我意识形态博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我军“拔根去魂”,动摇我军官兵的精神支柱。从现实情况看,“颜色革命”暗流涌动,各种错误思潮影响着人们观念,对官兵理想信念带来冲击,很容易导致信仰缺失、思想迷茫、革命意志衰退。这就需要深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领导地位,把官兵的精神支柱夯实,使广大官兵成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捍卫者。
建设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联合文化的需要。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过程也是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过程,与当前我军正加紧推进的联合文化建设相辅相成。联合文化是军事人才在实践中关于联合作战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知识体系、道德规范和心理意识等形成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是滋养和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软实力。发展联合文化需要同深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统一起来进行,迫切需要突破一些官兵联合作战意识“弱”、知识“缺”、经验“少”、素质“低”等瓶颈问题,着力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自觉地想联合、谋联合、为联合的文化氛围和行为习惯。
培养信息化战争优秀军事人才的需要。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军事人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从根本上解决我军“两个不够”“两个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以深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牵引,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瞄准各类岗位需求,依托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圆满完成改革攻坚任务的需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推进力度之大、触动利益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涉及单位撤降并改、人员进退去留等利益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思想波动。全面推进和落实改革举措,需要把对人的培养、做人的工作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引导官兵自觉担当使命、进入角色,始终保持顽强作风、攻坚意志、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改革决策部署。
把深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贯彻落实到强军备战全方位全过程
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发起一场育人上的思想革命,推进育人与强军的深度融合,实现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进一步更新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思想理念。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与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进程同步,与军队履行的职能使命任务相适应,要求我们勇于破除既成的思维定势,树立创新培养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当今时代军事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创新培养路径,改进培养方法,形成有利于新一代革命军人成长成才的思想自觉。树立按需培养理念,在实行全员培养、全面提升官兵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深谙联合作战的指挥人才群体,精通军事谋略的参谋人才群体,掌握新型装备的战斗人才群体,善于创新攻坚的科技人才群体,专业技能精湛的保障人才群体。树立融合培养理念,在依托部队培养的基础上,把部队、社会、家庭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网上网下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人才培育格局。
进一步把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融入强军实践。一方面注重在岗位履责中培养。岗位是育才的主阵地,新形势下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教育引导官兵,以岗位为舞台,在干好本职工作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注重在实战化军事训练和完成重大任务中磨砺。要根据人才建设特点规律,明确各类人才交流代职、参与实战化军事训练和完成重大任务等实践锻炼的时间、方式和要求,引导官兵以正确姿态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主动在近似实战环境中精武强能、砺胆提气,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经风雨、受历练,在难局险局中摔打磨练、砥砺素质。
进一步健全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长效机制。一是长期规划机制。搞好总体谋划设计,把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分解成几个具有可操作性抓手的专项工程,明确责任主体、任务划分、建设重点、时间节点、落实措施、评估奖惩等具体的要求。二是进度控制机制。按照培养“总施工图”和“分施工图”,实行育人过程全程跟踪和精确管理,对育人各个阶段的工作指标、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及其相互衔接进行实时动态有效管控。三是评估验收机制。制订对培养过程实施质量检测、评估、验收的办法,重点评估解决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确保培养工作的各项制度机制落实。
(作者丁晓兵 单位:武警广西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