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岸社会文化交流融合:阻割不断的情缘

来源:新华社作者:查文晔 陈键兴 尚昊 齐湘辉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2-26 15:21

“一家亲”:台胞在大陆的融合之路

在居住有300多名台胞的厦门市湖里区兴隆社区,“两岸一家亲,同胞融合情”的生动实践每天都在进行。

帮助台胞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保项目,为台胞子女就学提供帮助,向台胞免费开放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资源……兴隆社区在医、食、住、行各个领域悉心服务台胞。为了学习台湾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兴隆社区还两次派员赴台驻点考察。

更值一提的是,兴隆社区的台胞们成立了“马路天使”等4支志愿服务队,从“客人”变身“主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社区只要有活动,联络员就会通知到每一家,端午、中秋、春节……我一场都没有落下。在这里十多年了,认识了很多朋友,一切都很熟悉,生活得很开心。”79岁的台湾阿婆江蓝碧霞说。

兴隆社区的故事反映了两岸民间往来正在朝着社会融合的方向发展。2016年,南京、杭州、武汉、西安等多个城市举办了一系列两岸社区交流活动,为增进两岸基层民众的相互了解搭桥铺路。村与村、社区与社区结对子,大陆的居委会负责人与台湾的村里长坐到了一起,交流社区管理、节能环保、养老助残等方面的实务经验。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细胞”,这样的深入交流有效地拉近了两岸基层民众的距离,成为推进两岸社会融合的有益探索。

“望春风”:两岸交流的青春之火

“我对淘宝、微信支付都蛮感兴趣的,电子商务在大陆发展很快,相关的实践机会也多。”2016年夏天,台湾青年刘峻凯来北京参加“台湾学子暑期文化实习月”活动,产生了毕业后来大陆工作的想法。

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也是两岸社会融合的生力军。过去一年中,“体验式交流”成为两岸青年互动的关键词。暑假期间,台湾学生来大陆实习的足迹遍及企业、媒体、网站、博物馆等多种行业,深入细致地了解大陆的工作与生活,不少人都“刷新”了对大陆的既有认知。

2016年8月,国务院台办授牌新设20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1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使基地和示范点总数增至53个。

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公社就是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之一,入驻在此的台湾创客驿站于今年10月启动运营,不到两个月就已吸引20余家台湾创业团队。

“在台湾也许看不到世界,但在大陆,世界能看见你。我们希望把驿站变成一个交流服务平台,帮助台湾青年更快、更便利地在大陆创业,更好地融入这里的生活。”发起创建驿站的台湾青年郑博宇说,希望怀抱梦想的台湾年轻人把握大好时光,多到大陆走走,争取更多选择机会,一展自己的抱负。

面对两岸关系的严峻形势,大陆方面在坚持原则立场基础上,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动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着力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尤其着眼未来,提出要为两岸青少年教育、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他们早接触、多交往,增进亲情,了解我们大家庭,认同我们的美好家园,同时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眼下虽是寒冬,但春风吹度海峡的时日不远。在两岸青年人热情如火的交流往来中,可以看到希望的原野正孕育着无限生机。

“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社会融合,根本上都是为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为推动两岸关系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国台研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说。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