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家谱":百岁阿婆和她的468个"兵孙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4-16 02:10

这是一份特殊的“家谱”,是一位百岁阿婆生前抄录的,那本认亲的红本本里记下了老人468个“兵孙儿”的名字。这份情缘开始于1977年8月一个平凡的清晨……

请看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和中队的新兵一起逛庙会,林阿婆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百岁阿婆和她的468个“兵孙儿”

■朱安参 黄桂斌

林阿婆去世已经1个多月了。

失去亲人的悲伤,像一块铁,还沉甸甸地压在武警台州市支队温岭中队官兵们的心头。

那天,不知是谁又把那一沓泛黄的老照片拿了出来。大家静静地翻看着与阿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没有哀伤,没有泪水,只有深深的祖孙情……

这份情缘开始于1977年8月一个平凡的清晨。时任该中队副指导员的张建军在带领战士们晨练的路上,看到一位瘦弱的阿婆吃力地拖拽着一个蛇皮口袋,连忙喊大家一起帮忙,将重物搬回了阿婆家。

阿婆叫林文锦,早年丧夫,唯一的女儿又身患残疾远嫁外地,晚年生活孤苦无依。失修的老屋、冷清的院落、无助的眼神……这一切深深刺痛了张建军的心。他拉着林文锦的手说:“阿婆,以后我们一定会常来看您,您就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吧。”没想到,这一声“阿婆”,一叫就是40年;这一瞬间的情感交汇,似水长流。

从那天起,每年中队新兵下连,战士们都会来到阿婆家,一个个“签到”认亲,成为她的“兵孙儿”。每一个新兵的姓名籍贯,阿婆都会郑重地抄录在一个小红本上。如今,这份特殊的“家谱”上,从1977年第一个认亲的张建军开始,已经记下了468个名字。

阿婆生前,每逢节假日都会来队。各班的战士总是欢呼雀跃地去“抢”她,或帮她理发、剪指甲,或陪她聊天、逛公园。阿婆则会一边讲故事、唱军歌,一边给她的“兵孙儿”们缝缝补补。阿婆最喜欢唱老军歌,每年老兵退伍,她都会一遍一遍地唱《十送红军》。

阿婆不在了,老兵陈英多想如从前那样,背着阿婆上下楼。陈英曾是中队通讯员,个子瘦小的他,自告奋勇地将背阿婆上下楼梯的任务抢了过来,这一背就是好几年。时光流逝,陈英长大了,背上的阿婆却越来越轻。他怀念阿婆的那份温暖和重量,那是浓浓的亲情和沉甸甸的责任,伴随他一点点地成长。

陈英调走后,阿婆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司务长黄建辉负责。跟许多“兵孙儿”一样,是阿婆让他学会了照顾别人、关心别人,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懵懂小子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那年冬天,为了给阿婆买到一双舒适合脚的棉鞋,黄建辉冒着寒风一连跑了三趟市场,第一次尺码小了,又跑去换了双大的,阿婆穿上感觉不舒服,第三次才找到满意的。后来天冷了,阿婆就一直穿着这双棉鞋,旧了破了,也舍不得扔。

在排长余天巍眼里,阿婆拥有老一辈人几乎所有的美好品质:朴素,节俭,勤劳,善良,宽厚。小余记得,阿婆每次来队,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官兵们爱给她买衣服,可谁要是问起她的尺寸,阿婆都会打开衣柜告诉他:“喏,我的衣服多得穿不完哪!”3年前,考虑到阿婆年事已高,中队打算为她请个保姆,可97岁高龄的阿婆怎么都不肯答应,还说:“放心吧,我一定健健康康活到100岁,我还要拿高龄费呢!”

今年春节前夕,阿婆突发急病住进了医院。最后的日子里,她已记不大清人了,但只要看到有穿军装的出现,就知道又有“家人”来看望自己,一双笑眼便眯成了月牙。有时,阿婆会喃喃自语,念叨都是自己“兵孙儿”的名字;有时,她会请护士帮忙,把那本认亲的红本本,一页一页地翻给她看……

那天,官兵们又来看望阿婆。阿婆精神大好,唱着那首最爱的《十送红军》,声音似乎也比原来更有力了。黄建辉连忙赶回中队报喜:“阿婆可能熬过这一关了!刚刚还给我们唱歌哩!”

只叹情意绵长,事与愿违。第二天,阿婆身体各项指标急转直下,情况危殆。2017年2月5日凌晨,中队接到温岭中医院的电话,让亲属到医院见病人最后一面。

“谢……谢……”看着围拢在床前的官兵,林阿婆浑浊的眼眸里,闪动着星星点点的“橄榄绿”。她拼尽力气,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留给了陆续陪伴了她40年的“兵孙儿”们。那一刻,老人眼噙泪水,嘴角微扬着平静的笑意。

原本孤寂的生命,因为爱,盛放出温柔的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