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人利用“红军小道”甩脱围堵的敌人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陶成科 徐健 路波波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5-17 08:33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旗漫卷长缨在手

■陶成科 徐 健 本报特约记者 路波波

“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此后不久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从此,我党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由此,六盘山也被誉为“胜利之山”。

记者一行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史办原主任张家铎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红军小道”登上六盘山,走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探寻六盘山蕴藏的胜利力量。

所谓“红军小道”,不过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小道,最宽处仅容二三人并肩。张家铎介绍,1935年10月,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进入宁夏,与前来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进行大小战斗共5次。10月7日,甩脱敌人的中央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间小道登上了六盘山。

正在气喘吁吁、缓步攀登之时,眼前忽然一亮: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纪念广场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镶金大字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放眼望去,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云遮雾绕,美不胜收。据说,当年毛主席登上六盘山之巅,望着此情此景诗兴大发: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80年过去了,如今吟诵“长征谣”的诗句,仍感热血沸腾,斗志迸发。

一杆杆生锈的步枪、一封封离别的书信、一个个战斗的场面……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仿佛置身于战天斗地、硝烟弥漫的岁月,红军长征在宁夏的那段往事也历历在目:

毛主席盘腿坐在单家集清真寺的土炕上,讲述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红军战士给回族群众送医送药,被称为“仁义之师”;回族虎夫耶门宦洪教教主洪寿林冒死营救红军,获赠“爱民如天”的锦旗……

“80年沧桑巨变,但红军指战员用生命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依然激励着六盘山下的一代代优秀儿女。”张家铎告诉记者,50多年前,他和乡亲们一道,抡着沉重的夯、历时两年建起长达3公里的水坝,解决了3.5万亩土地的灌溉难题。

20多年前,他的儿子张弓在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回到“贫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担任了一名乡村教师。

明年,张家铎的孙子张大野就要从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了。这位长征精神新传人,打小就有一个信念: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早日实现中国梦。

“六盘山下,塞上回乡,长征精神的花儿处处盛开,像张家铎祖孙3人这样用长征精神铸魂励志的人遍地都是。”隆德县人武部政委李吾磊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650万宁夏军民在胜利力量的鼓舞下,积极投身百万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等工程,拔穷根、挪穷窝,走出了脱贫致富的“宁夏模式”,和谐宁夏、幸福宁夏、美丽宁夏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精神也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回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记者心中有了答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