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歌怎样直面时代变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5-17 03:09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百年。一百年来,中国新诗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凝聚起新的精神价值,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作为中国新诗的重镇,军旅诗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以其刚健、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挺立时代潮头,在激励军人弘扬爱国精神、彰显英雄气概、锤炼战斗意志、培育尚武精神、锤炼品格情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军旅诗歌对公共生活、理想价值和民族国家给与了深切有力的观照,在语言形式、审美风格、文本探索等方面亦呈现出丰富宽广的文学面相。置身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军旅诗歌怎样直面时代变革、介入军旅现实,已经成为军旅诗人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今天,我们邀请六位诗人、评论家,梳理军旅诗歌的辉煌来路,展望军旅诗歌的可期未来。

 强军兴军——

正吟惊天动地诗

——中国新诗百年中的军旅诗歌纵横谈

在文化自信中发扬诗歌传统

傅 强(主持人、本报编辑):在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中,军旅诗歌无疑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存在,涌现出了很多名家经典,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审美风格和精神品格。您怎样看待军旅诗歌在新诗百年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李 瑛(军旅诗人、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在百年新诗的历程中,军旅诗见证了一个饱经磨难的古老民族奋起推翻旧世界的悲壮场面,记录了火线上战士即将投入殊死厮杀的动人心魄的豪情。可以说,军旅诗人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歌是处在生活第一线的,能够快捷地反映真实生活和人类情感。过去几十年来,很多军旅诗歌诞生在炮火下、战壕里、工地上、田埂边,这些诗歌在第一时间将战士们的精神与心境传达给了祖国人民。因此,军旅诗在新诗百年中放射出的璀璨光芒,必将在历史苍穹中永远闪耀。

王久辛(军旅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军旅诗歌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新诗创造的主旋律,而且一直都是在场的、有担当的,也是有强大力量的。从已经被历史淘洗出的经典作品来看,无论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若干个历史时期,军旅诗歌一直伴随着中国新诗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现当代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写军旅诗的,或者说是以军旅诗创作为主要成就的。

傅 强:军旅诗歌作为一种题材殊异的诗歌类别,自《诗经》以降,虽历千载而文脉不衰,从中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硬朗刚健的文化基因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象。您认为军旅诗歌有哪些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思想资源和审美特质?

张志忠(文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尽管“军旅诗歌”概念是后来才提出来的,但这并不影响军旅题材诗歌在中国浩瀚的诗歌长河中真实存在着。《诗经》里有不少军旅诗,唐诗里就更多,仅《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这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不但是宝贵的文学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刘立云(军旅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我认为军旅诗最大的特质是它的气象和格局。从事军旅诗创作,如果你想有所作为,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必须首先解决气象和格局问题。军旅诗的气象和格局,就是把握军事生活的走向和趋势的能力,在创作中观察和体悟人类命运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看到主流,看到核心,看清世界和人类的本质;还要有洞悉现实、预见未来的思想能力和文学眼光。心怀大气象和大格局的诗人,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发现素材,驾驭素材,写出与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王久辛:军旅生活本身,就是军旅诗最重要的特征。军旅诗一直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军旅诗歌的思想资源非常广泛,是与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相适应的、同步前进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先锋艺术。军旅诗歌,不仅是国家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傅 强:进入21世纪,古体诗词创作呈现出复苏及至繁荣的景象,而新诗、特别是军旅诗,则显得“领异标新”不够。您认为当今的诗人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又该如何进行及物且有效的现代性转化呢?

王久辛:目前的军旅诗歌显得“领异标新”不够,是因为对优秀诗歌创作的精神资源认识不足,理解不全面,吸收借鉴都非常瘠薄所致。事实上,军旅诗歌有如下几个精神资源:一是古代的经典诗歌、尤其是边塞诗歌,其中有大量丰富的艺术营养,并未被很好地吸收与借鉴;二是对新诗百年来优秀诗歌、特别是经典的横向学习不够,导致军旅诗歌的表达单一;三是对中国多民族的民族语言和民族歌谣的学习不够,导致军旅诗歌的语言贫乏、不鲜活;四是向外国优秀诗歌的学习与借鉴不够,导致军旅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平庸寡淡,欠颖悟,少新锐。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及时地补血补钙补充营养,军旅诗歌的创作才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升。

刘笑伟(军旅诗人、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一个诗人能够称得上伟大,就必须对丰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作出杰出贡献。屈原的《离骚》、但丁的《神曲》是如此,歌德的《浮士德》、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是这样。说实话,当代诗人的国学修养还有待提高,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的养分还不够充分。古诗词中那些精微的生命感发、精妙的审美意境、精简的语言风格、精当的对仗韵律,都值得当代军旅诗人借鉴。不能丢了传统,只去看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