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深海利剑”震撼亮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常仕本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07-26 14:54

二、潜艇在战斗状态和紧急状态时只能有一个大脑

男主角卢一涛姥爷当年曾是潜艇副艇长,四十多年前由于驶入“死亡水域”没能闯过去而艇毁人亡,这成为他和妈妈心中一直的痛。卢一涛一心想探究姥爷的那艘潜艇失事的真正原因。当他参加T计划潜艇人才培训班后,才知道姥爷的那艘潜艇是因为掉深而失事。什么叫掉深?它究竟是个什么鬼?这可是个非常专业的术语,且听水兵小哥仔细道来:潜艇掉深是指潜艇在海洋里遇到的一种突发状况,是因为海水的密度不同,当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下的压力,把潜艇猛地向下挤压。这就好比在天空中的飞机,忽然遇到一股向下吹的强气流,从高空被吹到低空,甚至被拍在地面上。当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深度以下时,或是因为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艇壳,造成失事(水兵小哥注:每十米水深就是一个大气压,水深一百米就意味着十个大气压啊!),或是潜艇跌落到了海床上,造成壳体损坏或被海底岩石卡死,造成艇毁人亡惨剧。

是不是潜艇遇到掉深这样的险恶状态就彻底没救了呢?也未必,关键就要看艇长在掉深的那一瞬间采取的果断措施和艇员执行艇长命令的速度。如及时地加速、供气排水都可以解决迅速避免“掉深”的致命危险。2014年我海军一艘潜艇在一次战备拉动中突遇掉深,在最关键的3分钟里,艇长一口气下达了数十道口令,各个战位的艇员瞬间完成了500多个动作,无一失误。终于避免了艇毁人亡的惨重后果。这艘死里逃生、逢凶化吉的潜艇就是《深海利剑》核心故事的原型。你会问:哇,这么酷毙的遇险经历到底是哪一艘潜艇呢?这里且先卖个关子,待后面再仔细道来。

剧中卢一涛和他的战友们经过多次出海训练巡航,渐渐体会道其他兵种不可能出现的状况,那就是潜艇一旦进入战斗状态,或是遇到紧急情况,艇长就是全艇唯一的“大脑”。为什么呢?因为紧急关头他没时间容跟他人商量,平日刻苦训练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临危不乱的专业素质让他镇定自若地实施指挥、发布命令,与此同时艇员们还必须迅速准确地执行艇长每一项指令,才能保证在生死关头,命悬一线的时刻逃出生天。所有潜艇兵都知道一句口头禅,潜艇里是“百人一条枪,全艇一条心”。万一哪一个战位在执行艇长紧急命令的节骨眼上“掉链子”,就可能危及全艇的安全和任务的完成。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损管训练中(水兵小哥注:就是在舱室被击穿,海水喷涌进来时的堵漏措施),卢一涛因过度紧张失手将堵漏扳手掉进水中,错过有效堵漏时间,导致潜艇“沉没”。就因为这“失手掉扳手”一个动作,副艇长尚堂就力主卢一涛立刻退出T计划,因为认为他手脚笨拙,“不想日后实战因为他掉链子将一艘艇和大家的性命都搭上”。卢一涛到底能不能留在T计划继续训练?能不能完成牺牲在海底的姥爷未竟事业,闯过死亡海域呢?待后面再给各位看官揭晓。

三、神秘的“液体海底”究竟是啥来头?

在《深海利剑》剧中,吕奉光、卢一涛等人驾驶379潜艇与外方屡屡前来搞侦查、玩挑衅的“黑鲨”潜艇斗智斗勇,关闭潜艇引擎,悄无声息地坐沉液体海。不仅成功地摆脱黑鲨的跟踪,而且还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黑鲨尾部的声呐盲区,成功地采集到了黑鲨的声纹。到这里水兵小哥又要吊吊书袋子了。什么叫液体海底?什么叫声纹呢?

剧中的“液体海底”可不是编导的凭空想象,而是真实存在于深海大洋之中。“液体海底”就是指某一海域海水密度大于其他海域。学术上叫“密度跃层”。这个密度跃层对潜艇的水下航行有着不小的用途。当跃层的密度变化较大,潜艇的负浮力不大时, 潜艇可以像潜坐海底一样落坐在密度层上,故称“液体海底”。这种海洋现象与海中“断崖”现象正好相反。当遇到液体海底时,潜艇就可以凭此相对静止地悬浮在跃层水中,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在“液体海底”中“静音”巡航,而不易被发现,在敌方全无知觉的情况下,搜索并接近目标,或记录敌方潜艇或舰船声纹,或确定截击方位,对敌方实施快速攻击,然后迅速隐蔽脱离攻击战位。正因此,有作战经验的潜艇指挥官都会在作战中会尽量寻找液体海底,来隐蔽待击,一击制胜。

下面就来说说“声纹”了。潜艇声纹就像人的指纹那样,具有唯一性,如果我们的潜艇搜集到潜在敌人不同潜艇的声纹特征,就可以建立潜艇声纹信息库,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可以将声纳接收的对方潜艇噪声特性与潜艇声纹停息库中的记录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对方潜艇是哪个国家的,是哪种型号的哪艘潜艇。因此就可以借此决定是否对其进行防备或是攻击。总而言之,潜艇的声纹收集对未来海上战争的反潜作战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了解了这一切,你就会明白剧中吕奉先、卢一涛他们在成功录得“黑鲨”声纹之后为什么那样欢喜若狂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