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水蓝蓝的梦》:向追梦、圆梦的精神致敬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陶昱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08-31 16:13

当时张伟乐是一名少尉排长,而且27岁了,在海军队伍里属于比较后进的人了。寂寞、艰苦的海岛生活并没有让他沉沦,在他上任后,不断积极探索训练方法,明确职责分工,没有发生一次错漏情现象,出色完成了几次重大演习保障任务,受到上级业务机关的好评和肯定。鉴于张伟乐的表现,上级正式调他去机关,由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作者的早期经历与我是多么相似啊,入伍参军,选改士官上军校,回来面临学历低,年龄大、职务低的尴尬,张伟乐的经历给予了我满满的正能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少点抱怨和牢骚,多点乐观和主动,笑看挫折如春风,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另一篇《一位母亲眼中的军人》展示的是一位母亲送给儿子的日记,让人感动至深。东海前哨某观通站时任指导员罗学赛的母亲范玉珍,64岁,家住湖南浏阳一农村,一次没有和儿子打招呼,辗转千里,下了火车换汽车,乘轮渡,走了5天来到儿子东福山岛。这位农家妈妈,用日记记录了这次看望儿子的所见所闻和情感变化。“赛儿今年已经32岁了连个对象为没找好”“部队就是能出息人,特别当我了解到部队的光荣历史,我更加觉得赛儿在这里是值得的”……这些朴实的日记让官兵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也更体会到使命的神圣的军人的价值。

《漫步蔚蓝》则以生活见闻和工作经历为主,略显成熟和厚重;《我和“榕树”的故事》讲述了作者和军营一家大型原创文学网站的特殊情感。因为一篇名为《别忘记了,我们还有传统阅读的习惯》被《战士报》编辑彭琳认可并发表。让张伟乐和“榕树论坛”有了亲密接触,这里不仅是军营文学爱好者的乐园,同时也是军营文学爱好者的驿站,更是一块可供休闲的军营文学天地。通过榕树论坛,认识了许多文学爱好者,通过和他们交流和探讨,张伟乐的思想认识和写作书水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一开始投稿自己也进入误区,认为上稿都必须“拉关系”,实则不然。真正的好作品,迟早都会被人发现并发出独特而持久的光芒来。

《随礼的分量》写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不过的小事,作者从爱因斯坦写到了大汉名臣萧何,再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夹叙夹议中把千百年来概莫能免的“随礼”这一社会现象刻画得直入现代人的心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