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风采》:中国保尔•柯察金的“文学现象”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杨红
2017-09-27 19:08

中国保尔•柯察金的“文学现象”

——聚焦史光柱文学轨迹

■苏煜尧

【人物小档案】史光柱,云南省马龙县人。原驻滇某部队副政委,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诗歌、散文700余篇,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18次,出版有《我恋》《眼睛》《藏地魂天》《寸爱》等文学专著,作品被10多个国家翻译,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其创作风格被文学界称为“史光柱文学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在建军90周年前夕,由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出版的《血染的风采》一书中,再现了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史光柱的文学轨迹,留给我们诸多思考。

他的文字从军旅生活中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代军旅文学的创作随国防形势、军队建设、士兵成长的不同历程澎湃高涨,或追忆记录、或颂扬感召,无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不知道你可曾见过一群鹰对人的挑逗;可曾见过一大群鱼对你的亲热;可曾见过星光不是射出来的、洒出来的,而是飞溅出来的;可曾见过蓝瓦瓦的天像砂纸打磨过的那种光滑、细腻,无数金沙似的颗粒镶嵌其中,闪烁着光的波纹;可曾见过峡谷一样的意志,峭壁一样的毅力;可曾见过十几公里背土垒地,养活的菜只是看,不是吃;可曾见过冬天烤火,面对火盆,产生幻觉,把烧红的铁皮误当鲜花,伸手抚摸;可曾见过每年8个月的封山储备物资,有思想储备、精神储备,以及自然界色彩的储备……”(《藏地魂天》)

短短数语,代入感极强。藏地的辽阔纯净跃然纸上,边防军人的执着坚守了然于心,大自然的灵动和军人的铁骨柔情仿佛倏地从一行行文字中钻出来,跳跃在眼前,环绕在身边。这是《血染的风采》主人公之一史光柱,在1997年进藏深入生活时,写下的文字,引起军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协曾多次专门召开他的作品研讨会,提出“史光柱文学现象”。

“正因我热恋生活的多彩/我才乐于忍受猫耳洞的潮湿/坑道的幽暗”(《我恋》) “军人啊军人/从军的荣称/钢风劲气熔铸一生……军人啊军人/天地的忠魂/铜墙铁壁贯穿终身……我是军人/我是军人/舍己振军威/忘我壮国魂”(《我是军人》) “蹲在地上、揉着创口/方才领悟/你的名字叫疼/……人啊/走过才知/……生门、死门/……自己的疼处自己揉/沿着来路边走、边喊/仿佛狼嚎的回声”(《寻声》)

特殊的环境产生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职业履行特殊的使命。史光柱的文字如清泉,深情款款地叙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本色,人民卫士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爱恋和赤胆忠诚的崇高境界。军人,就是秋风刀、气节剑,流血流汗不流泪,“自己的疼处自己揉”,自己舔舐血淋淋的伤口。即使发出狼的嚎叫,也是在召唤战友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前进,前进!

“在淡淡的坑道口/有一缕纤细的兰花……它纤细地放在坑道口/放出沙漠勃勃的绚丽/像一只捻不死的蝴蝶/沐浴阵地/战士弯弯的足迹”(《兰花,蓝色的情丝》)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灵魂的美。史光柱的军旅文学告诉我们,艺术是最高境界,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的充分体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