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军原名马尚德,之所以选择靖宇二字,意为平定天下,复兴中华。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难,在得不到内地支援的情况下,毅然成立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建立起农民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奋起搏击,在沈阳,长春,丹东,图们4座城市进行游击作战,并且捷报频传,成为了钉在日本本土与关东军之间咽喉要道上的一颗钉子。很难想象,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像将军这样的英雄前辈纵横时局,驰骋疆场,恐怕中国可能还要处于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世上岁月短,囹囵日夜长,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将军对时局的把握,对危亡民族的拯救,让我们在今日都能深切感受到其民族大义凛然和信仰坚如磐石。将军用铁一般的信仰撑起了民族脊梁,支撑起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最后一丝生命,力挽狂澜。正是这种铁一般的信仰和意念才带出一批铁一般的东北抗联军,在1945年空降回东北,虽然只有千人,却承担引领苏军前进的任务。对关东军在满洲的57个要害点进行全面进攻,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精华,他们是一批又一批的“杨靖宇”,在东北和日军苦战了14年,尽管这支部队仅剩不到一千人,但最终以凯旋的方式打回了故乡,还将军遗愿,雪将军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