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声丨有一种旋律,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品得的味道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唐 栋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4-12 16:24

开栏的话

有一种旋律,无论何时何地,总让人心潮澎湃;有一种旋律,寄托着青春记忆,让人永生难忘。那是精神故乡里,让人沉醉的河;那是金戈铁马的岁月里,让人热血奔涌的鼓点;那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品得的味道。多少回,只要那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就仿佛陷入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多少回,伴着那熟悉的旋律,我们噙着泪水,内心在震颤。

在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殿堂里,有一大批经久流传的经典军旅歌曲。它们饱含着英雄冲锋的壮怀激烈,壮士仗剑走天涯的无怨无悔和大爱无痕的深切绵长……它们折射出人民军队90多年的壮丽征程,融入一代代革命军人的军旅人生,是强军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开设这个新栏目——“岁月留声”,就是希望通过作者独特的人生讲述,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这些经典军旅歌曲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来稿请发至邮箱:xincaolizhenyu@126.com。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军旅作家唐栋的思绪,走进那首让数代军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记得是1965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我在高音喇叭里听到一首这样铿锵有力的歌——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

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祖国要我守边卡

扛起枪杆我就走

打起背包就出发

……

就在那天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走进教室,翻开一本《红旗》杂志说:“同学们,今天教大家学唱一首新歌。”呵,唱的就是这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那清新明快的旋律、坚定昂扬的气势、扑面而来的边疆气息,深深地感染和冲撞着我的心扉,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奔赴边关,走进那支“打起背包就出发”“翻山越岭去巡逻”的队伍。

几年后,十八岁的我唱着这首歌出了校门,唱着这首歌参军入伍,唱着这首歌踏上西行的列车,唱着这首歌穿越茫茫大漠戈壁来到新疆最西北的惠远小镇,然后唱着这首歌走出新兵训练营被分配到一个叫做阿拉马力的边防连。连队老兵们列队高歌欢迎我们这批新兵,唱的竟然也是这首歌。唱毕,脸庞黝黑、腰间挎支小手枪的连长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对我们讲话:“伙计们……噢不,新战友们!男儿不当兵,爹娘白白生;当兵不进疆,早晚悔青肠;进疆不守边,吹牛都不敢;来到咱哨卡,那才叫呱呱……俺给你们讲,阿拉马力可是一个有名的先进边防连,‘两把铁锹一口锅,三峰骆驼一首歌’就是俺们的光荣连史,你们只要时刻把它揣在心里,这个兵就当不孬……”

一到班里,班长给我们几个新兵上的第一课就是讲连史。我这才知道,连长讲的“一首歌”,就是诞生于阿拉马力边防连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我为之惊奇而又激动——不止于此,宿舍墙上的一幅宣传画立即拽住了我的目光:一队官兵骑着高头大马,警惕地行进在边境线上,背景是被郁郁青松覆盖的巍峨高山。这幅画我太熟悉了,参军前,在我的家里就挂有这幅画;那个年代,有两幅宣传画特别有名,一幅是几名身披白色斗篷的战士手握钢枪,在珍宝岛界河我方一侧隐蔽巡逻,另一幅就是这张了。而这幅以彩色照片印制的画,就拍摄自阿拉马力哨卡,骑马走在最前面的是我当时的副连长。

能来这儿当兵,见到歌曲中反映的“真的景、活的人”,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