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箪食,一瓢饮,勤俭廉洁,质朴无华。她从未走出丛林、冰雪中的抗联世界……

李敏:一生传颂抗联魂白山黑水鉴丹心

来源:黑龙江日报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08-10 10:48

张智深深情回忆李敏往事: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是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张智深在与李敏共同创作的《哈尔滨,英雄的城市》歌曲前合影。

赶赴医院的路上,张智深的手禁不住颤抖,脑中不断闪回三十余年来和陈雷李敏夫妇经历的一个个重要片段:老领导离世、李敏率弘扬东北抗联艺术团深入抗战老区宣传、多年呼吁“14年抗战写入教材”终如愿……“一定没事,老人一定会挺过来的。”张智深心中默念着。

从未失约的她不能来了

作为原中顾委委员、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原省长陈雷同志的最后一任秘书,张智深已陪伴陈雷及其夫人李敏工作生活三十余年,是部下更是亲人。“老领导离世后,李敏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搜集抗联资料、考察抗联遗址和宣传抗联精神上,当时已经83岁的她,丝毫没有考虑身体的劳累和年龄的限制,每日为自己安排的工作都是满满的。”

就在今年7月初,李敏还多次转乘汽车、火车,深入抚远等地,考察抗联遗址。张智深多次叮嘱李敏要注意休息,但老人的行程却依旧制定得满满当当。“重走抗联路,每一处遗址,李主席都要到现场考察,回忆当时密营、野营、战役时的情形,为在那里牺牲的战士立碑,写上碑文。”

7月21日,辽宁本溪举办一场抗联精神红色教育报告会,活动方已经邀请李敏为其做一场报告。“三十余年,只要是有关东北抗联精神宣传的活动,老人无论身体状况如何,从未失约。她说,‘此生的事业就是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发扬,自身多大困难,也没法和抗联战争时战友们的困难相比,怎能失约。’但她不能去了,她终于要休息了。”张智深哽咽着告诉记者。

心系大业有生之年已无憾

来到李敏工作室,桌上、地上、窗台上、椅子上,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抗联的资料、照片、书籍、文件。张智深随手拿起一份文件,上面是读者来信,信中提供了一些抗联遗迹线索。“本来这些内容,李敏还要整理、核实,但走得太突然,连资料都没来得及收起来。全部房间都被抗联有关资料占得满满的,就连衣柜中也排满了文件,一张小床上面铺个床单就是她最体面的家具,她仅有的几件衣服就是用两根绳挂在走廊。”张智深说。

“抗战不仅是8年,而是14年,一定要为那些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找回他们的历史记忆。”这是张智深听到李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她曾表示此生最大的心愿已经完成,没有遗憾。”

十几年来,李敏沿着东北抗联曾经战斗过的道路,顶风雪、冒严寒,翻山越岭,参观和寻找抗联遗址,沿途播撒着抗联精神。张智深告诉记者,在一次走访战场遗址中,李敏发现一个被树枝穿透的破碎的铁盆高挂在树上,她一下笑了,跟身边的人说,当时队伍正在这里生火做饭,结果遭遇了日军。为了保存力量,大家匆忙离开时,盆一下子扣到了地上,没来得及拾起。“李敏说,当年盆扣在了附近的小树苗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铁盆也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壮岁能忘死,余生唯忘家。功成十四载,一笑慰中华。”这是近日张智深怀念李敏时写下的诗。他说,李敏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顽强的一生。在李敏住院期间,她多次向医生建议想拔去氧气管到处走走。“多年来,无论身体有多不舒服,她从不和他人抱怨,当时觉得自己没事,非得站起来走走,医生实在劝不住,就叫我进去了。看到她时,她的状态很好,对自己的病情坚强乐观,还说起工作的事。我认真地和她说现在必须卧床,她才同意继续在病房休息,但没想到这竟是我和她见的最后一面。她总是觉得时间紧迫,从不让自己闲下来。”

《你在哪?》是张智深记忆中李敏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每当唱起这首歌,李敏的眼中总是饱含泪水。2002年,李敏组建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踏遍深山老林,寻访昔日战友牺牲地。“林海雪原抗日寇,身经百战为祖国,昔日的战友牺牲前线,活下来的她用尽自己余生的全部力量,让战友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近九十高龄时还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她说自己要好好练习书法,在有生之年为牺牲的战友亲自立写纪念碑。”张智深说。

面对李敏的突然离世,张智深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只能强迫自己必须打起精神,投入到她未完成的事业中。“李敏留下了大量抗联资料,需要有人继续整理核实。她认为要把抗联这段封存的历史深入挖掘出来,尤其是让更多青少年知晓,要让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我想自己能够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尽上一份薄力,就是对她最好的缅怀和纪念。”(文/摄 记者闫紫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