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校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是三尺讲堂上的传道者,又是战场上冲在一线的战斗员。初入军营的我们,他们是引路人,而我们更愿意称呼教员们为“铸剑师”,他们以“大国工匠”的精神,让我们淬火成钢,初露锋芒。下面请跟随笔者来到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一起走近下面几位教员,共同收获历练与成长,他们是训练基地担负“铸剑淮海-2018”新训任务众多优秀教员的小缩影,但窥一斑而见全豹。
“靶场神枪,攻防全能”—王大伟
丹心育桃李 名誉满乾坤
而立之年挥洒热血,比武赛场飒爽英姿;不惑之际初心不改,训练场上砺就锋锷。百发百中,手中的钢枪早已出神入化;勇猛精准,战术防护动作早已深植脑海。戎马半生,南征北战,军功傍身非所愿,治军练兵是所为。
——致王大伟教员
初见之前,便早已听说过您的威名,全军军事教员射击竞赛亚军、毕业联考考核专家……诸多光环加身,想必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厉型大拿,但第一节射击课便颠覆了我对您的认识。这节课您带我们学习了95-1式自动步枪的分解结合。初学分解结合,很多新学员忙手忙脚,毫无头绪,拆下来的零件装不上去,就拿下护手说吧,无论我怎么挪动,扳机始终无法正常扣动,我的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硬是怼了半天,还是没用,就在我焦急的快要“爆炸”时,我的肩突然被轻拍了几下,我转过头,迎着刺眼的阳光看到了您和蔼的脸,“小伙子,哪里卡住了?”来不及回答,您便蹲在了我身边,从我手中接过那支“四分五裂”的枪。“枪是你的第二生命,就算装不上去也不能对你的第二生命下此毒手啊,来,大家围过来仔细看一下”只见您轻轻一扣,再一提,下护手便完美地与枪支契合在了一起。“结合的时候要用巧劲,蛮力并不能解决一切,咱手里的枪就这倔脾气,吃软不吃硬,你越跟它对着干,它就越不给你面子。”
一席话,引得全班笑语不断。说实话,您刚蹲在我旁边时,我还真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在讲解过程中,您诙谐幽默的风格让我内心的那种紧张拘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心底的轻松自然。在您“手把手”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全班都熟练掌握了动作要领,能够独立连贯分解和结合枪支。
王教员,我一定不负您的重望,努力从一名文弱书生成长为铸剑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