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五月,春风刚刚拂过华北平原,夏天的气息尚未漫延开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还来不及感受初夏的温热,正在抓紧时间筹划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
在经过紧张严密的统筹后,25日凌晨,部队向隆化发起总攻。得力于前期的周密准备,战斗开始后,我军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很快就占领了县城几乎所有的据点,但敌人负隅顽抗,仍牢牢据守着仅剩的两个据点。其中尤以隆化中学的据点最为棘手:在学校东侧,有一条护城河,北侧还有一条旱沟,而在这个旱沟上,还有一座桥。狡猾的敌人借助地形在此地设下了一个极为隐蔽的桥型暗堡。也正是这个桥型暗堡一次次击退了我军的猛烈冲击,使得部队前进的步伐屡屡受阻。双方在这弹丸之地上你来我往,局面逐渐呈现出胶着状态。
敌军耗得起,可是我们耗不起,眼看上级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越来越紧,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三十二师紧急命令麾下第九十六团想办法解决掉这个暗堡,任务随即下达至二营六连二排六班,即董存瑞生前所在的班级。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不满十九岁的董存瑞和另外一名战士携带炸药潜伏至敌桥型暗堡下,却发现没有炸药支撑点,紧急情况下,董存瑞以人当支架,手作固定点,高举炸药包,用自己生命为代价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董存瑞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历史中激荡了七十年,直到今天,仍让我等军人听着振聋发聩。这是何等的勇气与精神,视个人生命为无物,以民族大义为信仰,时刻牵挂着的是党和国家的安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董存瑞用生命践行了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他引爆了炸药,他知道自己看不到胜利之日的到来,但是他坚信胜利的那一天终将会来到。
七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被时间渐渐洗涤干净,董存瑞这样的革命英雄们似乎也要随风飘散,消失于国人的记忆中了。
人们应该是忘了现在的富足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似乎认为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幸福与牺牲并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于是,在生活中,在微博,在微信上,他们肆意抹黑革命先烈,凭着那些歪曲到极致的历史观去质疑这些为国为民,奉献生命的英雄们。他们质疑黄继光不可能用身体把枪口堵住,邱少云不可能在烈火焚烧下纹丝不动,甚至用着可笑的生理学“常识”来论证,来推到历史真相。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战争的字典中,就没有“常识”这个词条,战场,就不是一个讲“常识”的地方!有的还尝试论证董存瑞举炸药包的可行性,狼牙山五壮士是否全部跳崖等等等一系列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说来可笑,本就是一个懦夫,谈何欣赏英雄呢?我们始终应当明白,懦夫是永远不会理解英雄的世界的!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那些没有勇气正视历史乃至歪曲历史的懦夫,早晚会被历史所抛弃的。
今天写下这些文字,就是想告诉世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反生理学“常识”的“野人”,不顾个人利益的“傻子”,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应当充分汲取革命先烈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他们的英雄气概,锤炼自身的战斗作风,让革命前辈们的红旗在我们青年军官手上继续飘扬。将红色基因植入我们的血脉,始终保持扎实的作风,始终秉持踏实的态度,将英雄们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