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行纪:一场穿越时空的“快闪”(上)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聂秀生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10-16 15:57

列宁墓

列宁墓位于红场中央,古姆百货对面,是莫斯科标志性建筑,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检阅台,见证了历史上著名的1941年红场大阅兵。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列宁墓

列宁陵墓是根据舒谢夫院士设计建造的,阿·舒谢夫因此获得了“苏联功勋建筑师”的称号。1924年1月21日6时50分,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25日,阿·舒谢夫做成陵墓设计草图,在1924年1月27日就匆匆赶建成一座木质结构的临时性陵墓,里面安放着列宁的水晶棺。1925年,列宁墓被改建,显得更加雄伟,但仍为木质结构;1929~1930年,又用磨光了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卫国战争以后,水晶棺也被换成新的,陵墓内部重新加以修葺;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又对陵墓进行了修整;1976年又作了一次预防性检修。

列宁的遗体安放于建筑内部的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苏联国旗。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列宁身高只有1.62米,但他躺在那里却不显矮小。

列宁遗体迄今已保存95年,护理遗体的防腐秘方被列为尖端科技项目和国家一级机密。目前,安放遗体的水晶棺内常年保持16℃常温,每周一和周五专家小组都会定期检查墓室内的光照情况,他们打开水晶棺,给列宁面部涂上特制的防腐剂。

给列宁遗体穿的衣服是从瑞士特别订购,由一种有光泽的精美面料缝制成的,据说列宁生前非常喜欢这种面料。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每隔三年要给列宁遗体换一次着装。可是,由于“列宁墓慈善基金会”的资金原本就少,必需的防腐经费都非常紧张,所以,列宁遗体已多年无法及时更换新装,工作人员只能对现有着装进行认真细致地清洁处理。

列宁墓全年免费开放。参观要求非常严格,规定人们必须由红场的西侧进入。入口时要接受安全检查,所有背包提包手包,以及照相机、摄像机等等,一概不准携带入内。进入墓室的参观者,不能像旅游观光似的,必须庄严肃穆,严肃认真地进行瞻仰膜拜和心灵体验。

按照参观规定,从墓室出来后不能直接离开红场,必须向西绕过观礼台,到列宁墓的背后,去瞻仰“名人墓”。那里紧靠克里姆林宫的红墙有二十几座墓,整齐地排成一排,他们都是前苏联时代功勋赫赫的人物,有加里宁,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仁斯基、朱可夫等等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有作家高尔基、科学巨匠库尔恰托夫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这些墓的形制完全一致,方柱式墓碑上端,雕刻着墓主人的半身胸像。 棺盖上平放一块黑色大理石板,上边刻着他们的姓名与生卒年月,还斜放两枝红艳艳的康乃馨。参观的人们必须在这些墓前逐个走过,才能从东边的出口走出红场,这大概也是前苏联时代留下的遗规。

1953~1961年间斯大林的遗体也葬在列宁墓,1961年10月31日,又被移出列宁墓。现在,他的遗体葬在“名人墓”地。历史给他一个位置,是因为他在二战中建立的不朽功勋,至今依然被俄罗斯人民记在心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