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备列装一年 形成战斗力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防空营营长 樊高飞
年底,单位第一届“十大练兵备战标兵”出炉,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登台领奖。站在领奖台上,当营长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如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
1月4日,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19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统帅的动员,让全旅官兵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练兵备战的劲头高涨。正是这一天,我代表全营官兵向旅党委立下军令状,要在一年内让新列装的某型装备形成战斗力。
立誓易,践誓难。由防空火炮改装地空导弹,让很多官兵都犯了难。好几名训练骨干接连向我倒苦水:“以前走上训练场,哪个班长组训不规范、动作不到位,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如今,许多新装备此前都没见过,更别提指导训练了。”
抓新装备训练,领导干部首先必须立起好样子。党委议训会上,我首先给自己定下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新装备技战术性能,在半年考核中雷达、导弹、指挥三大专业至少达到良好标准。
在营党委的领导下,官兵们纷纷定下“小目标”。那段时间里,全营官兵一个个铆在训练场上学原理、练操作,恨不得把每分钟都掰成几段来用,就为了尽快把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快速提高上去。
一次新装备实弹射击中,我发现高寒缺氧条件下的命中率和毁伤率达不到设计标准。经过反复摸索,我和攻关组的同志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但很快就有技术骨干站出来说,此举存在很大安全风险。
怎么办?“没有涉险的勇气,就难求胜战的甜美果实。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干。”旅党委的大力支持,给我吃了颗“定心丸”。随后,机关还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提供指导,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最终,我们创新的战法和训法被集团军推广应用,我个人因此荣立三等功。
一年来,虽然我和全营官兵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大家却感觉特别顺心、舒心。从上到下,各级都创造条件为军事训练助力,从政策制度、训练保障、激励措施等各方面向中心工作倾斜。新装备列装刚一年,便如期实现形成战斗力的目标,我兑现了年初的承诺。

“山里的海军” 实现出海梦
■南海舰队某支队助理工程师 陈志新
原以为要在高山海岛上干一辈子,没想到有一天,我站在了军舰上接受颁奖。这种感觉,真好!
驾军舰、闯大洋是我的梦想。前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部队。没承想,一纸通知却把我分到了海军岸防部队,从此常年奔波在高山海岛执行任务。看着身边那些不识“海滋味”的老海军,我自嘲当了“山里的海军”。
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山里的海军”很快就迎来了出海的机会。今年7月份,上级准备从我们单位选调一批年轻干部上舰交流任职1年。特别幸运的是,我就是交流任职干部中的一员。
“你们是我营第一批上舰交流的同志,一定要好好学本领、长见识,为强军兴军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临行前,营长在全营大会上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同时也鼓励其他的战友,“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专业、各军兵种之间的交流任职越来越频繁,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将走出我们营的小天地,前往院校和其它军兵种复合培养。”
营长描绘的美好蓝图,让我们一个个听得热血沸腾。我不禁发出由衷感慨:“这么快就能够实现出海梦,不是因为我有多幸运,而是这个时代、这项事业给予了我更多的机会。”
从陆地到舰上,我的新鲜劲儿还没完全过去,就有了强烈的本领恐慌。我如饥似渴地向舰上同志请教问题、学习经验,在训练中发现短板、补缺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我就基本胜任了新岗位。
一次,船上的光侦设备突发故障,大家一筹莫展。我主动请战担负排障任务,经过一次次的反复摸索,最后竟然用维修岸基装备的方法排除了故障。随着对舰上岗位的熟悉,我的认识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在高山海岛,还是在远海大洋,我们都是海军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舰官兵能打仗打胜仗,同样离不开驻守在高山海岛官兵的支持。
年终评功评奖,我以高票当选“优秀基层干部”。船上开表彰大会这天,我思绪万千: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为每一名军人的成长进步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一定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学好本领,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