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虏伯的门生
毕业后的段祺瑞被派到辽东半岛的旅顺港监修炮台。当时的旅顺港有海岸炮台12座,陆地炮台9座,共安装大炮七八十尊。段祺瑞发挥专业特长,为炮台建设倾注了心血。1889年,清政府拟选拔五个人去德国学习军事。当名单送至李鸿章手里时,李鸿章皱了皱眉,有些不高兴,因为名单上五个人有三个是山东籍的,安徽籍的才两人。于是想到了武备学堂的段祺瑞,李鸿章大笔一挥,划去了名单上的一人,把段祺瑞列在名单之首。1889年春天,段祺瑞告别妻子和仅有一周岁的儿子,和其他4个同学来到德国柏林陆军学院,学习军事理论和各种操练课程。一年后,他们又奉命到鲁尔区埃森克虏伯兵工厂,进行火炮实习。克虏伯家族各种威力巨大的先进火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师夷长技”的魅力。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摆脱落后挨打、备受屈辱的局面,他们拼命用功学习。 1890年春天,清廷特使洪春代表皇帝前往德国埃森探望留学生。段祺瑞及其同学以娴熟的技术操演了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获得弗里茨·克虏伯的赞赏。段祺瑞和他的同学完成了学业之后,李鸿章又特批这位小同乡一人留在德国克虏伯炮厂学习各类火炮的型制构造、使用和保养等课程。李先后两次写信给段祺瑞,勉励他精学苦造,对段给予了很高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