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正文

谁是“中国近代第一炮兵司令”?

来源:《文史天地》作者:王仕军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28 09:20

段祺瑞

威海武备学堂的炮学教习

段祺瑞于1890年冬学成回国时,满心以为会大展才华,不料却被搁置为闲职,一开始任职于北洋军械局,不久又被调回威海任随营教习。当时,新式军队尚未开始大量训练,行伍出身的将领们固步自封,哪里看得起什么留学生!只是,朝廷花那么大气力和财力进行选拔和培养,等学成之后却又弃如敝屣,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但段祺瑞就是段祺瑞,当学生是好学生,当教习也是个好教习。在工作中,他倾其多年所学,兢兢业业,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在学员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正当段祺瑞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事业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经过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两次决定性战役,腐败的清政府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北洋舰队只能守口不许巡海,使北祥舰队坐阁威海卫军港内,1895年1月,日本陆军两万人在山东荣城湾登陆,包抄威海卫的后路,又以全部日本海军封锁威海卫海口。1月30日起,日军相继攻占了威海卫南帮、北帮炮台,水陆夹攻北洋舰队。北洋舰队部分军官和战士,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坚持抵抗,定远、来远、威远、靖远等舰与日本舰队作战,相继被击沉,日舰也有数舰受伤。鱼雷艇队不顾上面按兵不动的指令,整队突围,在口外被敌人阻击沉没。作为一名军事教宫的段祺瑞深受抗敌官兵的爱国热情影响,亲自带领武备学堂的学生,参加战斗,协助炮台的中国守军发炮轰击敌军,与夺取炮台的日军展开激战,表现了一名中国军人应有的爱国精神。北洋新军的第一任炮营统带

甲午战争,使李鸿章惨淡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遭到了可耻的覆灭,淮军和湘军也一败涂地,清军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一时朝野上下要求改革军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在内忧外患和各方面的压力下,清政府迫于形势,为了维护、延缓自己的统治,决定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新型陆军。1895年,袁世凯奉旨练兵于天津小站,广招贤良,选拔标准是“宿将及有根底之学生”,如段祺瑞与姜桂题、杨荣泰、龚元友、吴长纯、徐邦杰、任永清、梁华殿、冯国璋、陈光远、王占元、张怀芝、何宗莲、马龙标、雷震春、王英锴、吴凤岭、赵国贤、田中玉、孟恩远、陆建章、曹锟、张勋、段芝贵等,皆云集麾下,真是云蒸霞蔚。他们当中许多人日后都成为民国的风云人物,而当时最出类拔萃的,还数北洋三杰,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段被称作北洋之“虎”。

段祺瑞在小站任炮营统带,兼随营学堂总监,麾下虽只有不足两千名炮兵,不足一百门炮,却是中国第一支装备正规的炮兵部队,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炮兵司令”。除了炮兵部队的常务工作外,他还从事了建章建制的重要工作,如《编练章程》《战法操典》《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等,大半多出自他的手笔。此外,他治军十分严格,某次他的一个老乡有违军令,辗转托袁世凯向段祺瑞说情,他厉声驳回道:“此人是我同乡,我若放纵了他,今后将何以服众呢?”袁世凯由此对他更加爱重,似在王士珍和冯国璋之上。1901年11月,经袁世凯保奏,段升为补用知府,并加三品衔,同时兼充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炮兵统带(团长)。此后,段祺瑞步步紧跟袁世凯,帮他带兵、练兵,镇压农民起义,同革命党斗争,协助袁登上总统宝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