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义务放电影21年,乡亲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来源:新华社作者:彭卓 于力责任编辑:王俊
2017-07-22 00:58

永不停转的放映机

——辽宁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21年的坚守

这个夏日,96岁的老八路余新元,在鞍山市自家炕头上,又一次看到熟悉的战火峥嵘岁月。

荧幕上播放的是电影《百团大战》。他就是曾参加百团大战的老兵。枪林穿梭,一段段电影胶片,照亮了那段无悔青春。

送来电影的,是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握着队长刘成金的手,余新元激动得老泪纵横:“谢谢小战友!把电影送到我这个老兵家里!”

1996年6月,退伍转业两年的刘成金,被一则新闻震动:家住锦州山沟的60多岁老母亲,一步一挪地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到村里看电影,“俺娃从小到大20多年没看过电影”。

那晚刘成金失眠了:改革开放十几年,农村还看不上电影?我一个老兵,能为乡亲们做什么?

刘成金联系了张显龙、韩彦斌、朱中文、彭玉德、陈凤久、赵云吉、韩国玺7名老战友。他们已相继从部队转业,其中4人都在部队当过放映员。

起步阶段,老兵们自掏腰包买放映设备,从电影公司租片,刘成金还“偷偷”把准备给女儿买新房的5万块钱掏出来,买了一部面包车当“老兵电影大篷车”,统一制作队旗、队服,开始了电影生涯。

1996年10月中旬,在渤海边上的偏僻小村西八千乡喜鹊村,老兵们带着设备,在村里学校操场放了第一场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啊!学校墙头、树上、房顶上都坐满了人!”刘成金感慨地说,乡亲们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有的村民不知道怎么表示热情,把为过年准备的鞭炮都给放了。

几天后,放映队收到喜鹊村小学生来信,几个孩子签了名字,叫他们“电影叔叔”,说从电影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读完信,我们知道电影得放下去。”刘成金说。

21年来,老兵放映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个人休息时间,足迹遍布1000多个偏僻山村,行程30万余公里,义务放映电影6000多场,观众达200多万人次。老兵们也立下誓言:只要人民需要,老兵放映队就永不停机。

为严肃纪律,成立放映队时,老兵们就“约法三章”:不怕上山下乡,不吃群众一餐一饭,不拿群众一分钱报酬。21年来,他们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坚持义务放电影,坚持“约法三章”。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不管多偏僻、深夜几点,他们都连夜返回。

“放映队就是给老百姓送福利。”刘成金正色道,“要是还吃老百姓的、拿老百姓的,那不成戏班子了?”

其实,老兵们家境都不宽裕:6人家属下岗,自己单位效益也一般。可他们坚守公益,从不接广告,每年坚持资助孤儿和困难大学生,设立40多个扶贫点,带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20余万元,帮助1680户居民脱贫。

融入骨髓的,不仅是铁打的纪律,还有血浓于水的战友情。

2017年7月17日,放映队再次集合点名,前往锦州地区黑背村放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韩国玺!”

“到!”

每次放映队出发前,老兵韩国玺都会准时报“到”。

然而,他已离世19年。

1998年春节前,放映队去山里放电影。天寒地冻下,韩国玺过度疲劳,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年仅42岁。

后事处理完那天,放映队正在给乡亲们放电影。韩国玺的妻子于袁丽带着女儿,也悄悄来到现场帮忙。几条汉子看到于袁丽和女儿,都愣住了,半天没说话,眼里噙满了泪水。

“老韩说过,人不能白活一回,能拼就拼一把,能搏就搏一回。他走了,我得帮着他继续完成梦想。”于袁丽说。

放映队始终保留着韩国玺的“编制”,每次出发前点名,到第八名队员韩国玺时,7名老兵铿锵有力地齐声回答:“到!”每年八一建军节,7名老兵都会来到“玺子”的墓前,和他聊聊电影那些事。

电影之旅中,放映队也在壮大。如今,老兵放映队编写了7万余字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培训手册》,培训了137名放映员,组织1152名转复军人组成32支放映分队,遍及辽宁、黑龙江、河南等5省,放映员的家属、亲友也成为坚强的后盾。

(新华社沈阳7月21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