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特大暴雪突袭东北地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76名官兵奋战沈阳桃仙机场,完成除雪救灾任务(2007年3月6日摄)。新华社发(刘进忠 摄)
一股强大的血脉
一起在鞍钢当工人,一起报名参军;雷锋教他学文化,偷偷给他遭水灾的家里寄钱……
从小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孙女乔婷娇上大学时流露出想参军的意愿,乔安山全力支持,并把她送到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
这是一个50多年坚持“走进团队学雷锋,走出团队做雷锋”的部队——
累计行程120余万公里,作报告4200余场,听众达640多万人;与全国30多家出版社联合出版有关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书籍、画册170余种,累计发行1.5亿多册。
在今天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学雷锋标兵”必须是能够熟练驾驭新装备的技术能手。近10年,这支部队有102名指挥员、175名士官被上级评为优秀指挥员和“四会”教练员,28次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夺冠,3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50多年来,不仅是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人民解放军各支部队常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成为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激发强军兴军力量的强大血脉。
国防和军队改革启动后,去年以来,雷锋生前所在的北部战区陆军开展了“岗位学雷锋 强军当先锋”活动,部队出色执行赴马里维和、吉林延边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4支队伍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获得26个课目第一、4个综合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一种永恒的精神
1960年,和乔安山、雷锋一同应征入伍来到同一个团的还有河南邓州560名青年。后来,他们相继退伍、转业回到家乡,却又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的岗位上竖起学雷锋的旗帜。
曾亲手为雷锋整理遗容的陈远友,坚持为患者送医送药30年,义诊3万多人次。退休后,他走街串巷为农民义务维修农用汽车和农机具。
雷锋战友集体学雷锋的事迹,感动了邓州大地。1997年,邓州市按照基层民兵组织的形式成立“编外雷锋部队”。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邓州市先后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336个、先进个人3万余人。
在河南、在辽宁、在四川、在山东……从雷锋部队走出去的官兵中,有1200多位成了各地学雷锋的带头人。全国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签订共建协议的单位已达383个,其中有112个被命名为“雷锋岗亭”“雷锋站所”“雷锋车组”“雷锋学校”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就像一颗闪亮的星辰,闪耀在中华民族的浩瀚蓝空。
(新华社沈阳7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