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记事》:怀念与枪炮声相伴的10年戍边生活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苏煜尧责任编辑:王俊
2017-09-11 16:09

十年激情铸魂 一生战地情结

——《边关记事》讲述的军人撒在边关的快乐与泪水

■苏煜尧

“走到太阳红了

走到草都绿了

走到雪都化了

走到新兵来了

走到星星没了

走到水不流了

走到姑娘嫁了

走到新兵老了

走边防 走边防

走到界碑照张相

走边防 走边防

抱着界碑哭一场

走边防 走边防

走到山顶大声唱

走边防 走边防

军歌一唱天就亮

……”

汤非的一首《走边防》不知唱哭了多少人,边关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边关的孤独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如果说和平时期的边关需要军人付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那么,战争年代的边关,就需要军人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活安定随时做好献出生命的准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前夕,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由刘江山著的《边关记事》,记录了作者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的艰难历程和他经久不息的英雄情怀……

这里,我们就通过《边关记事》中作者的序言,与你共同分享一个边关军人在战争年代是如何成长的——

10年边关军营生活,共度过了470个星期天,而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星期天却几乎没有一个。尽管这样,我仍然留恋边关10年,留恋那风风火火的星期天生活,因为,它教我养成了与时间竞争的习惯。

刚当兵那年,守在云南边防的一个哨所上,一个星期,轮着两个白天坐在高倍望远镜前观察敌情,15个小时白岗,14个小时夜岗,剩下的时间就是修工事,背水。一袋25公斤的水背到哨所,来回要走6个小时。腰酸腿痛,好不容易盼到半天的休息,那就叫星期天(前沿哨所,星期天改为星期三休息,哨所人员分成两半,分别休上午和下午,所以只有半天)。我便捧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蹲在交通壕里读起来,有时还能读上几行字,有时翻开书,突然传来“叭”“轰”的枪声和地雷爆炸声,于是我将书抛向一边,操起随身的武器,奔向射击位置。就这样,一本原计划用2~3个星期就读完的书,有时几个月还没有读完。

作者曾经战斗过的边防哨所

我离开哨所后,回到了连点,担任文书兼文化教员,星期天生活虽然没有哨所上那么紧张,但每个星期轮流到哨所和前沿阵地上文化课(注:当时边防部队扫盲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一线守点部队成为扫盲重点,为此,军分区将各一线连队选送的骨干集中速训了一个月,再回到本连担任“文化教员”。)真正属于我的还是半个星期天,然而,这半天与哨所的半天相比名副其实。当文书这一年时间里,我读完了《古文观止》《红岩》《三国演义》等14本文学专著,摘记了两万多字的笔记,坚持每个星期天晚上写一篇日记。就这样边读边写,边写边学。一天,我听到兄弟连队的战友捐款购书送给边疆的少年儿童。星期天,我请了假,背上武器到驻地附近几所小学采访,回来后连夜写了一则新闻,稿件发出后,很快被地方电台和军区报纸采用。不久,我被调到团司令部当文书,机关大、素材多,全团几百里防线,几十个前沿哨所,数十个分队,一天的敌情和大事小事都记在作战日志上,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线索。星期天,当战友们挤进满街都是少数民族的人群中时,我就去值班室取信件,常有我的一些报道见诸报端。没过多久我就调到团政治处担任专职报道员,从此,我更没有了星期天这个概念,一年360天就是采访、写稿、学知识……

1987年“六一”前夕,作者作为“南疆红领巾辅导站”辅导员代表在北京与来自新疆的少先队员们合影。

10年边关生活,是伴随枪炮声度过的,虽然没有能像后方的同龄人那样,漫步公园,涉足舞厅,度过一个又一个星期天,但我领取了新闻专业函授大专毕业证书,有600多篇文章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或电台广播,十多次获得“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奖励。如今,当我翻开见报剪贴本时,更加思念起边关那如火如荼的星期天生活。

作者曾经战斗过的猫耳洞

作者伴随着枪炮声的戍边生活剪影和青春成长历程全部浓缩在他这段千余字的文字当中,环境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不仅没有使作者屈服,还促使他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不断学习和磨练自己。作者按照“军人与祖国:和平年代烽火边关的热血青春”“军人与人民:战火中共筑保家卫国的万里长城”“军人与亲人:舍小家的爱国情怀与爱情佳话”“军人与红领巾:两代人为民族未来接力的希望工程”“我与边关:撒在边关的快乐和泪水”5个篇章来分类,以一位亲身参与过战争、目睹无数战友英勇献身的老兵的身份,向读者描绘了一幅伴随着枪炮声的、感情充沛的10年边关轶事图,把对那段烽火边关岁月的留恋和在边关、前线成长的最美的青春年华一一呈现给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报社长征出版社将该书按照军事院校和部队新闻培训班的教学参考书来打造,既可以为新闻写作爱好者提供借鉴,还可为新闻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书中的稿件都是作者见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的公开训练报道,冒着浓浓的火药味,反映的是军事训练场实战化场景和官兵训练中的喜怒哀乐。主题鲜明,图文并茂,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指导性和可读性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