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边海防前哨阵地,民兵哨所曾为维护国防安全作出突出贡献。进入新时代,广西凭祥军地以“边防监控窗口、国防教育基地、稳边固防尖兵”为目标,锐意进取。请关注今日出版的《中国国防报》的详细报道——
展示新时代民兵哨所的担当与作为
■中国国防报特约通讯员 陈建文
1月14日,凌晨,山色如墨,寒雾弥漫。一声哨响,广西凭祥凤尾山国防民兵哨所哨长陈春术带领哨员成战斗编组快速加入边境防卫战斗演训。
“战场”就在凤尾山古炮台附近。这座建于1885年中法战争后的古遗迹如今满是铜锈斑驳,旁边的石刻碑文依稀还能辨清“护国守疆”的字样。
回望历史,古炮台不仅记录了一茬茬哨兵守边护边的平凡历程,更见证着新一代哨兵在伟大新时代奋进追求、渴望建功的清晰光影。
传承使命——追寻历史的足迹,才能不忘初心、不忘本来,立牢守土戍边的脚跟
1月3日晚间,陈春术和其他年轻哨兵围在电视机前观看习主席上午在全军开训动员大会上发布训令的新闻联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刻苦训练、科学训练……”训词简短有力,哨兵们振奋不已。
这一幕,怎么看都与青年“王者荣耀们”的画风不搭,但在哨兵刘海洲眼里却是再熟悉不过。
去年年末,凭祥市首次把市国动委会暨武委会定在凤尾山国防民兵哨所举行。那天,山崖间寒风呼啸冻得人不禁直打哆嗦,全市46个成员单位和市领导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市委书记邱明宏的发言简短却意味深长:“追寻历史的足迹,才能不忘初心、不忘本来,立牢守土戍边的脚跟。”凭祥因边而立、依边而兴,但千万别忘了边境和平稳定才是我们安身立命、兴旺繁荣的根本。
哨所后山一片荒芜的雷场旁,首任哨长黄振龙讲述边境排雷经历。面对新队员“不戴军衔的哨兵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冲上一线”的提问,他的回答没有一点迟疑:“是信念!是对党的忠诚。”
信仰如光,标注了理想刻度,也诠释了追求韧度。民兵哨所立哨25年,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国防部评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117名曾在此值守的青年中,63人参军入伍,成为部队骨干。2017年征兵期间,哨兵刘海洲因体能不达标遗憾未能入伍,但他选择再留哨一年,他坚信:“哨所上孤灯苦火的艰难考验就是自己逐梦成长最肥沃的精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