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接时代——民兵哨所不仅是边境线上的钉子,更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与刘海洲不同,黄振龙是以大学生村干部的身份“当兵”驻哨,在这里完成他的“国防课学分”。
2012年,凭祥市下发“军地基层人才融合式发展实施意见”,决定选调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担任国防民兵哨所哨员,提升其能力素质和国防意识,为加强边境基层政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民兵哨所不仅是边境线上的钉子,更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崇左军分区政委潘雷文告诉笔者,4年间凭祥市依托凤尾山国防民兵哨所等,先后组织基层青年党政干部、中小学生共21批1309人次开展以“爱国、戍边、建哨”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民众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家国情怀,感受戍边使命。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每每抬头凝望山巅上的哨楼,家住凤尾山脚下的壮族边民刘仲谋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动。刘仲谋一辈子没走出过深山,但还是希望女儿刘静能出去看看。“和平时期,边民的生活不仅需要安全感,更需要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一批驻哨大学生村干部朱继宗回忆说,哨员们连续三年下山上门接力为刘静义务辅导,终于成就了这个大山女孩的大学梦。
“哨所跟当地边民的关系早已如榫卯一般紧密相扣不分你我。”凭祥市扶贫办主任梁中高介绍,哨员们近些年还通过扶贫帮困、科技种养宣传与帮带、担任村小校外辅导员、参与社会管理,先后帮助11户村民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筹谋未来——以全新思维审视“稳边固防”含义,立体拓展民兵哨所多元基点建设
寒冬悄至,一堂“防区经典战例复盘研讨”培训课在哨所拉开帷幕。人武部部长尹保国挑选了一场发生在临近凤尾山地区的经典战例作为模型,同时穿插侦观报知、巡逻潜伏、抓捕押解和防袭扰等课目进行实地战术推演,在“战场环境”下对哨所民兵配合边防部队军事行动预案逐一“过筛子”。
哨楼上,两名哨兵正密切关注防区边境动态;哨所内,两台接入内网电脑不间断地向防区武警和边防部队实时传输相关视频数据。去年,崇左军分区立足信息共享和统一行动,以凤尾山哨所为试点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情报信息共享等机制,初步形成军警民各层次、多节点高效连接的大边防管控格局。
“要以全新思维审视‘稳边固防’含义,立体拓展民兵哨所多元基点建设。”在崇左军分区司令员习晓军看来,凤尾山哨所不仅是管控边防的力量支点,它还应该具有巩固边疆基层政权的政治功能。
去年金秋时节,十九大刚闭幕,陈春术就分批次带领部分哨员深入凤尾山一线边境地区走家串户宣讲十九大精神。他们走访的22户边民大多分散在手机信号覆盖不到的大山村屯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信息闭塞。“像蚯蚓一样深入土壤,分解养分肥沃土地。”他们经常利用报纸、边民赶集、村民板报、手机发信息等方式向附近边民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宣传边境政策和民族政策,凝聚边民自觉爱边、守边的意识,促进了边境地区民族团结。
阳光下,壮家小院、田间地头、小河渔船都是他们宣讲的场所。星夜间,一杯清茶、一碗玉米糊、老幼满院欢声笑语也永远定格成了边民与这些“山岗上战士”最常态的温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