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怎样一步步“模糊中见光明”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陈挥责任编辑:王俊
2018-04-04 14:04

狱中磨炼促使“思想颤动”

1919年5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后,就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并应邀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中指出,将“本民主主义的精神发表一切主张”“本 ‘革心’同‘革新’的精神立为主旨”。“革新”就是要改造社会,“革心”就是从改造学生自身的思想着手。这篇文章发表后,天津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引起很大反响,大批订单纷纷寄来。

当时,由于封建习俗的束缚,天津的男女学生只能分别参加天津学联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但在实际斗争中,这个界限被一步步冲破。因此,周恩来建议,从两个团体中选出一些骨干分子,组成一个比学联更严密的团体,从事科学和新思潮的研究。这个主张得到了大家支持。于是,一个独立的团体——觉悟社正式成立,并出版自己的刊物——《觉悟》。大家推举周恩来起草《觉悟的宣言》。宣言指出,“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在以后的斗争中,觉悟社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和先锋作用。

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请有很高声望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来演讲。李大钊对觉悟社不分男女的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赞成,并提出要分类研究问题等许多具体建议。后来,李大钊经常参加觉悟社的活动。应该说,李大钊对于周恩来的思想转变,是有相当影响的。

9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开学。周恩来于9月8日注册入学,是南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开学后,学生运动迅速高涨起来,觉悟社的社员几乎全力投入了这场斗争之中。12月10日,由男女合组的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发出了抵制日货的号召。12月15日,周恩来作为新学联的执行科长,到天津总商会讨论抵制日货的具体措施。

1920年1月23日,学联调查员在检查日货时,遭到日本浪人的殴打。学生和各界代表奔赴直隶省公署抗议,却又遭反动军阀的逮捕。于是,各校学生五六千人以周恩来为总指挥,于1月29日再次前往省公署请愿,提出废除中日间一切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学生代表等要求。省公署不仅不答复,反而还逮捕了周恩来等4位代表,一直到7月17日才予以释放。这是周恩来第一次遭到反动当局的逮捕。

他在狱中和其他代表一起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并撰写了记载斗争情形的《警厅拘留记》。通过这一事件,使周恩来等爱国学生“更认识了反动政府的狰狞面目,认识了爱国自由和民主权利决不是不经过斗争和流血,就能轻易得到的”。

出狱后不久,周恩来在觉悟社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只有把五四运动以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改造旧的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他认为,当时团体虽多,但思想复杂,必须加以改造,才能真正团结起来。

在失去自由的半年时间里,周恩来带领大家一起研究社会问题,并分五次作了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系列演讲。所讲主题分别是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变迁、马克思传记、唯物史观的总论和阶级竞争史、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论(即剩余价值学说)、《资本论》和资产集中说。周恩来在被监禁的条件下能作这样系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演讲,不仅体现了他为宣传真理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说明了他已经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造诣。

这是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正如后来他在讲到自己如何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所说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从这个时候,他真正产生了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出狱后,周恩来从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的青年,逐渐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