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歪招到奇招——
创造力才是制胜的法宝
如果说“金头盔”比武有什么让人刻骨铭心的话,首届比武那个42∶0的比分,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标”。
这场空战打下来,输的一方不要说飞行员不服气,连他们整个团队都不服气。
为什么不服气?输的一方认为赢的一方胜之不武,用的是“歪招”。
用了啥“歪招”?
现任西部战区空军副司令员的亢卫民,笑着给记者解释:“是啥歪招啊!赢的一方用的不是什么奇招,也不是什么歪招,是再正不过的正招。”
亢卫民副司令员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
对抗空战,就像两个拿着矛和盾的武士在一间黑屋子里搏杀。突然,搏杀的一方掏出了一个手电筒,把对手晃得睁不开眼了,最后打得对手丢盔卸甲,没有还手之力。
这个“手电筒”,就是“电子干扰”。
现代战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信息化。兵马未动,电子对抗先行。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不会干扰和抗干扰,就是有再好的矛和盾,也可能吃败仗。
经历过“金头盔”比武,飞行员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时任原沈空某团副参谋长的王晖就在比武体会中写道:没有信息的支撑,我们就成为睁眼瞎,升空作战就成为别人的靶子。
自此以后,“无电抗、不起飞”便成了一个法则,“电子干扰和抗干扰”就成了自由空战的“标配”。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金头盔”比武,核心就是要激发大家的创造力。每一年的比武,光有正招还不行,还得有新招、奇招甚至绝招,要靠创新来驱动和提升战斗力。“金头盔”是飞行员至高无上的荣誉,更应该戴在有金点子、金思维、金思想的飞行员头上。
不可否认,在实战化对抗中,确实出现过“歪招”。“金头盔”比武的态度是,不放过一个“歪招”,也不错杀一个“奇招”。
曾经,有的飞行员在比武中祭出了“非完全仪表状态”的打法。他的这个战法,到底行不行,大家各抒己见。
有人专门刊文否定了这一打法,称在实战中是不可行的。
这个打法到底是一个新招,还是一个歪招?纸上争论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不错杀一个创新战法,空军决定通过打实弹来进行验证。
实弹验证证明,这是一个在一定条件下可行的战法。
现代战争,有作战原则,没有一定之规;有制胜机理,没有固定套路。在波谲云诡的战场上,过去是,将来也还是,以变应变的创新力永远是战争制胜的法宝。
鼓励创新,激发大家的创造力,是“金头盔”比武的初衷,也是目的。其结果是给航空兵部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激发了大家对武器装备更深层次的研究。要想练出狠招绝招,不对武器装备进行深入研究,不把武器装备练到极致,是难以做到的。现如今,武器装备都被使用到了极限,很少还能找到沉睡的功能。
——牵引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升级。以前是被武器装备牵着鼻子走,现在是飞行员们许多创新战法,倒逼着科研院所和厂家,去对武器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使得国产战机性能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