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事记者讲故事 看他们如何锤炼“四力”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发布:2019-01-24 10:39:1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邢晋在演讲中。记者 范显海 摄

军事记者讲故事:愿你戎马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邢晋

2018年刚刚过去,您还记得那些掀起网议热潮的“梗”吗?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暂且不谈“诗和远方”,先干了这碗十全大补汤!还有00后佛系少年那振臂一呼:流量为王、颜值担当。

说到颜值,我想请大家看这样一张照片,请您猜猜照片上的主人公大概是什么年纪?60岁?50岁?当我问到他年龄的时候,他打趣地告诉我,自己“老当益壮”已经39岁了。这个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发际线无限后移的“沧桑老者”他的真实身份,则是我国第一支国家级反恐力量雪豹突击队的副政委——逯武业。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深冬的新疆,那时他刚刚带队完成一项艰巨的捕歼任务。一个多月以前,暴恐分子进入当地煤矿残忍杀害矿工。作案后向天山深处逃窜。

前方告急,雷霆出击。当年11月10日,逯武业和战友连续翻越5座高山,展开了地毯式搜查。我跟随21岁的特警队员吴蛟一起向前挺进,没走多久便是一条羊肠小路,再往前,就是一条贴着峭壁的巴掌大的窄道,而窄道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我不由得手心冒汗,屏息凝神一点点挪步,快抵达终点时,脚下的渣土突然松动,很多碎石块霹雳啪啦掉下悬崖,想到这些天已经有40多名战友摔伤,有8匹运送物资的马坠崖摔死,刹那间汗毛倒立,天旋地转,腿也不听了使唤。“邢记者”吴蛟大喊一声一把拽住了我的胳膊,我脚底用力,作战靴牢牢抓住地面,三步并作两步跨越到了安全区域。千钧一霎,晚一秒就有可能阴阳两隔,骨肉分离,我甚至都不敢再次回想这惊魂一刻。而这样的情景,特战队员几乎每天都在经历。

两天后发现了暴恐分子行踪。暴徒藏匿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山洞里,易守难攻。经劝说无效,催泪弹、爆震弹轮番轰炸仍不见动静。傍晚已至,天色渐暗,“用火焰喷射器!”指挥员话音刚落,一簇愤怒的火焰喷薄而出,无处藏身的暴恐分子凶恶地向特战官兵扑来。在其他参战官兵的配合下,突击队最终将暴徒全部歼灭。

十年军事记者生涯,有无数个热血老逯、无数个强军故事,温暖着我的镜头、打湿过我的回忆,也点亮过万千官兵的壮美军旅。

2016年军队首次网络视频直播《点亮心灯接亮亮回家》老母亲撕心裂肺的恸哭声。

送别杨树朋烈士时,七岁的小一鸣用稚嫩的嗓音唱着《强军战歌》。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6岁高龄一周还要上三次手术台,他说:“只要活着,我就要背着更多的病人过河。”

在张超烈士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的女儿只要看到妈妈闭着眼睛,就使劲拍打着她的脸说:“爸爸睡觉觉了,妈妈别睡,含含怕,妈妈你起来,你起来!”

军事记者的镜头,忠实的记录有力量,温柔的倾诉有担当。这些默默坚守,这些热血出征,这些生死别离,就这样走进了大家的心中,驻扎进了我们的记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军事记者,是特殊的战斗员,在训练一线、在硝烟战场,在海岛哨卡、在大漠边防,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军事记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再一次的“披挂出征”。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我们时常在朋友圈感叹“愿你戎马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今天,我要把这句话献给老逯、献给边疆战友、献给所有的军事新闻人,因为我们坚信:铁打的青春永不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王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