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熟悉的民俗,飘溢满满的年味,扮靓了我们的春节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杨海生 肖传金 等 发布:2019-01-31 03:19:04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一口饺子不尽情

■刘奇山

北方人过年都要吃顿饺子。老一辈人说,过去,日子过得苦,一年到头,缺衣少穿,大年三十不能再亏了自己,要吃顿饺子,能吃多少吃多少,吃得多,福就多。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百姓的日子逐步好起来。我记事起,就没再经历过老辈人说的“苦日子”,但饺子依然只是在节庆日、长辈生日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吃的。

记得有一年除夕,父亲、母亲和姐姐一起包饺子。我还小,不干活,就等着他们把包好的饺子煮熟。按照老家的风俗,母亲在包的第一个饺子里放了个硬币,并说“大人吃到有力气,小孩吃到长大个”。

饺子煮熟后,姐姐吃了三碗,我吃了两碗,都没吃到硬币。父亲慌了,担心我们把硬币咽到肚子里了。随即,奶奶准备好香油让我们喝下去——企图用香油把硬币从肚子里顺带出来——而我却吓哭了。

最后,母亲用勺子在锅里搅了搅,找到了那枚硬币。原来,包裹硬币的饺子皮破了,硬币落锅里了。

后来,我上小学了。因为学校距离家较远,放学遇到刮风下雨时,我和姐姐便会就近到外婆家蹭饭。我印象中,每次去外婆家,外公都会高兴地去割肉包饺子,说是给我们这两个小娃娃“改善生活”。

在老家,除了过年,冬至那天也是要吃饺子的。因为北方的冬天很冷,有种说法是“冬至吃饺子,耳朵就不会冻”。记得每年冬天,我的一个同学的耳朵都会被冻伤。他的奶奶就说,都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冬至没吃上饺子。

上中学时,我们都是在学校住宿,每个月回家一趟。起初,因为学校基础建设条件薄弱,后勤保障跟不上,伙食也不太好,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包饺子给我们解馋。后来,学校改革后勤保障方式,伙食得到改善,饭菜品种多了,不过饺子还是比较贵的。我若是吃一顿饺子,要节俭好几顿才能抹平伙食费支出。所以,一般情况下,是舍不得吃的。

前几年,我军校毕业到了部队,印象比较深的是跟战友们一起包饺子。那是第一次在部队过年,大年三十下午,全中队战友集中在食堂,一个班围一个圆桌,由班长带着包饺子。战友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拌馅,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其乐融融。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吃饺子已习以为常。但对于战友们来说,饺子已不仅仅是一种吃食,它承载着一种记忆,那记忆中有童年,有乡愁,更有真情……

今天,吃饺子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人艳羡,甚至成为“改善伙食”的代名词。但逢年过节时,人们对饺子仍然情有独钟。因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饺子承载了太多的风雨变迁、岁月沧桑。幸好,其间的艰辛与苦辣已成往事。

转眼,又快过春节了。除夕,和家人一起吃着饺子、追忆往事,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王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