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下150多台坦克“脾气秉性”,能默画出我军最新型坦克全车2000多条电路图
接送装备是个苦差事,需自带被褥吃住在坦克里,冬天像冰窑,夏天像烧烤,送车路途时间短则需要8~10天,长则1~2个月。但能与装备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接触,学到在部队学不到的技艺,每次接送装备郭峰都争着去。
一次他往某工厂送修新型坦克,听说有个师傅手艺高超,郭峰决心拜他为师,可人家软硬不吃。郭峰毫不灰心,端茶倒水干杂活样样抢着干,师傅被感动了:“他太爱思考,太爱提问,这个兵的水平确实高!”之后,师傅主动为郭峰解难答疑,还把多年积累的维修资料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维修工具,送给了这个“兵徒弟”。郭峰十分兴奋:“在基地摸索几个月搞不明白的难题,让师傅轻轻一捅就破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走上代理副营长岗位后,他用手中的笔,记下了150多台坦克的“脾气秉性”,每台坦克每天的工作情况、行驶里程、故障现象……这一记,就是几十万字的“技术档案”。
如今,被基地官兵视为“技术宝库”的是他亲手写下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有一回,郭峰外出送修装备,有一台某新型坦克“趴窝”,技术骨干轮番上阵,但都无果而终,最后,是这本“故障诊疗手册”救了场。
10多年寒来暑往,郭峰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装备。有一回,他将1台某新型主战装备送到大修厂。刚回到连队的那天深夜,正准备进入梦乡的他,突然被一个电话惊醒:厂家师傅由于第一次大修这种新装备毫无经验,便打电话请教。随后的一周里,厂家天天打电话向郭峰求助,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他提出新装备定型部件改进建议7个,被生产厂家采纳……
在他的宿舍,记者随手翻开一本《某新型坦克原理与构造》,只见书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注释,那几乎翻烂的书页,再次见证了他孜孜不倦的学习身影。
“真想不到,一个战士掌握的装甲修理知识这么全面!”一位地方厂家高级工程师看到郭峰整理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如此评价。如今,他熟练掌握了各代坦克的使用与维修技能,对坦克底盘、仪表、按钮等百余技术参数烂熟于心。
有一回,厂家师傅到大队巡修装备,随身携带一份完整的电路图。郭峰本想复印一份,却遭到了拒绝:“新装备全车电路图作为保密资料不能外流,看可以、记可以,但不能拍照复印!”
这时,郭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师傅走到哪我就跟到哪,用笔记下个大概,师傅走后再逐一整理!”
那10天,好学的郭峰天天跟师傅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形影不离,抓紧点滴时间看图纸、记线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张张草图。
师傅离开基地后,他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精心完整梳理,一个月默画出我军最新型坦克全车2000多条电路。记者看到,这本电路图集上,每条电路的走向、每个部件的联接关系等等,都标注得一目了然,翔实地画了出来。手捧这沓厚厚的电路图,基地一大队大队长司昌武如获至宝,赞不绝口。
利用这一成果,大队基础教研室主任胡向军与郭峰一起,共同研制出《XX式坦克底盘电路示教板》,使得新型坦克底盘电路各机件的位置及工作过程直观显示,教学训练效果倍增。该成果还获得了上级训练器材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