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人生来为战胜,牢记使命勇担当

走进军旅,你的一生就与戈为伍、与战为伴,脑子里除了“使命责任”就是“能打胜仗”。或许你们担心未来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担心自己能否胜任基层的工作,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状态去对待。

记得自己从地方大学入伍,只经历了短短1个月当兵锻炼、2个月军校培训,就走上了排长岗位。刚开始,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就连指挥队列行进的口令都喊不好,更别提什么班排进攻、班组队列、体能组训了。但恰恰是一张白纸,才让我可以重新素描。口令喊不好,就每天清晨早起跑到楼后对着墙喊,直到嗓子嘶哑;班排进攻不懂,就找班长“取经”,利用双休日练习,戴着护膝的膝盖一次次被擦伤,直到指挥流程无误、指挥口令干净、战术动作利落。经过不到一年的“死嗑”,5公里成绩从最初的24分钟提高到19分钟,微机标图从开始的2个小时提升到10分钟,口述手工标图在考核人员读完考核内容后就能立即交卷,并且成绩全旅最高。

忘不了2000年那个深冬,时任汽车连指导员的我,奉命带队前往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抗雪救灾,当地气温零下40多度。一天,我所坐的汽车在运送物资途中因雪路打滑而抛锚,眼看天就要黑了,车还在原地寸步不前。这时,一名老兵果断脱下身上的棉袄铺在车轮下,车动了,而只穿着衬衫的老兵在凛冽的“白毛风”中却不动了;被人抬上车后,这个老兵的耳朵完全被冻僵,最后只能把耳朵浸在水中,像“消冻梨”一样才让“冰耳朵”解冻。但这名老兵一声不吭,其他人也没有劝慰,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其他人,而他们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谁都会这样做的,只要能完成任务”。
如果说,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是片刻的冲动、瞬间的激情,那么风雪中矗立的一幕、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全景、官兵们牢记使命、无怨无悔的青春风采和忘我情怀,便成了我扎根塞外、献身军营的不变信念。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真正在部队安下了心,把基层当成了家。二十多年来,从排长到干事,从指导员到科长,从政工到后勤,从基层部队到军校机关,从行政干部到文职技术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不管专业是否对口,我把每一次转行都当成自己掌握另一种技能的机会,都把每一个岗位当成自己履职尽责的平台,始终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饱满姿态去学习、去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