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前站 | 习主席要来了,中俄合作再加速!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作者:郝薇薇 蒋国鹏 骆珺 吴刚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8-09-11 08:59

“这份美好的情谊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四川姑娘董露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十年之后”。

10年之后,董露重回“第二故乡”(董露供图)

第一张是她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栈桥上的背影。晨曦微露中,红色的帽衫格外鲜亮。

10年前,四川等地震灾区孩子们和俄罗斯老师在一起。

10年前,她穿着这件印有中俄国旗和“中俄友谊万岁”字样的衣服和小伙伴们从四川地震灾区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10年后,重回“第二故乡”,董露特地把它穿在身上。

10年之后,董露重回“第二故乡”(新华社记者郝薇薇摄)

这几天,“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安德烈·巴济列夫斯基格外忙碌。“为欢迎孩子们回家,我们将举行为期3天的‘俄中友谊艺术节’,中心的老师和孩子正在紧张排演。”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安德烈·巴济列夫斯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骆珺摄)

时间有时很奇妙。10年,似乎改变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改变。

10年之后,四川地震灾区孩子们重回俄罗斯(董露供图)

10年间,羞涩腼腆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小学外语教师,笑容灿烂、开朗大方。很难想象,董露的人生曾遭遇那样一场巨大的灾难。回忆起在“海洋”的21天,“爱”的印记依然清晰。“在‘海洋’,我感受到的都是爱,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你会觉得,这里的一切已经跟你有了血脉上的联系。”

娜塔莉亚·谢米纽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10年间,陪伴孩子们的老师娜塔莉亚·谢米纽塔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岁月流逝,牵挂绵延。“孩子们喜欢吃辣”“对俄式调味汁很不习惯”……谢米纽塔说,这些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是她“最美好的记忆”。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展示的中国孩子和俄罗斯孩子一起上课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孟娜摄)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新华社记者骆珺摄)

10年间,孩子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模样,公寓扩建,六人间的宿舍变成了四人间。但这些年,“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与中国的情缘一直延续。中心的老师和孩子多次受邀访华。北京、上海、成都、大连、珲春……他们认识了更真实立体的中国。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孩子们的宿舍(新华社记者骆珺摄)

“我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一个新的身份回来的。”为了这次重逢,董露准备了很多小礼物。“有一只面塑小狮子是我旅行时买的,特别喜欢,我想把它送给辅导员老师。”

“我们回家了!”10年之后,重回俄罗斯的四川地震灾区孩子们难掩兴奋之情(新华社记者饶力文摄)

“灾难把我们连结在一起,这份美好的情谊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巴济列夫斯基的这句话令人久久回味。

监制:李大伟 文字记者:郝薇薇 蒋国鹏 骆珺 吴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