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公仆情怀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作者:王高林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2-09 22:47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其身正,不令而行。”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以身作则正官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2012年12月初,习近平前往广东深圳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上任后首次离京视察,新政新风已扑面而来。从深圳、珠海、佛山到广州,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车队有公交、出租、私家车并行,下车后与群众相伴而行,入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等,为八项规定作出表率。

——2013年元旦前夕,在河北阜平考察时,习近平跟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在一起,吃同样简单的饭菜。他住的是县招待所的一个小套间,只有16平米,家具陈旧,卫生间磁砖开裂。当地人员歉意地说,本来是可以安排在附近一家条件好一些的旅馆的。他笑着说,这样就挺好,不必讲究。

——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武汉考察,一下飞机就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雨下得很大,积水没过了脚面。他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等情况。谈了10多分钟,雨水打湿了他的衬衫。

——2013年12月,习近平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

——2014年1月,习近平视察内蒙古阿尔山。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习近平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并视察哨所。习近平头戴07军官版栽绒皮帽,首次穿着我军标准的冬季迷彩防寒服亮相。从外观上看和普通士兵着装并无二致,这样穿既端庄大方又能和士兵们打成一片。中午,习近平来到食堂,跟大家一样拿起餐盘,打好饭菜,边吃边拉家常。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文风上作出了表率和垂范。

比如,习近平十分善于用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他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平实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用“既要养血润燥、化痰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明改革要辩证施治等等。这些讲话既深刻,又实在,既形象,又生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真正起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表现,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时刻牵挂群众的“贴心人”

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

2003年至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来到下姜村实地考察。2006年5月25日,习近平来到下姜村。在村党员活动室,习近平与大家谈了基层党建工作。他首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他就是永嘉县的一位党支部书记郑九万同志。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

习近平环顾着大家继续说:“可以说,郑九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一个地方要发展,没有一个战斗堡垒是不行的,干部不为民办事是不行的。因此,广大农村党员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要做新风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最牵挂是群众。

每年到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都奔波在基层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的路上。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先后在甘肃、内蒙古、陕西、江西、河北、四川调研,看望困难群众,了解基层实情。无论是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庄,抑或是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还是沂蒙山、大别山革命老区,还是祖国的南部边陲、西部高原,处处都留下这位“扶贫总书记”的深情足迹和暖人情怀。

从中南海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边防哨所、工厂车间、农村小院……“实现中国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指引,一声声关怀备至的询问,无一不见证着习近平“一切为了人民”的治国历程,无一不见证着党员习近平“为了人民的一切”的实际行动。

“要做群众的贴心人”,习近平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把群众视作自己的长辈、自己的亲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向群众聚焦,为群众出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