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跨越“心中的海拔”,标定新时代高原练兵新坐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孙利波 唐磊 李森 干作余 发布:2019-01-18 02:08:3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从“上山训练”到“山上训练”

——西部战区陆军紧贴使命任务锤炼高原实战能力闻思录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通讯员 李 森 唐 磊

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在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开展实战化演练。图为火力打击分队向“敌”阵地实施覆盖射击。 袁宏彦摄

俯瞰神州大地,自东向西,沿三级阶梯拾级而上,青藏高原横空出世,耸立西端。祁连山之南,横断山以西,250余万平方公里面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囊括大半西部国土。

这里是世界的屋脊,也是生命的禁区。自组建以来,西部战区陆军部队连续3年组织所属部队奔赴风雪高原锤炼实战能力,高原寒区实战化训练在改革转型中不断向纵深推进。

从“驻训上高原”到“驻扎在高原”,比时空跨越更急切的是观念之变

2017年9月6日,对于“邱少云部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全旅官兵的共同见证下,邱少云同志的塑像迁入该旅位于青藏高原的新营区。这名“老兵”的正式归建,标志着该旅移驻高原任务全部完成。

以前“驻训高原”,如今“驻扎高原”,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某合成旅旅长于洋来说,需要改变的远不止这一点半点。

于洋回忆,移防之初,部队还是按照以往经验,先慢慢适应,再逐步提升训练强度。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实兵演练提前到来。

“那时部队刚改编为合成旅,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一下子暴露出很多问题。”于洋向记者举例:高原山大谷深,射击多为俯仰角射击,但部队很少练;地形复杂,炮阵地构筑、火炮打法受到很大制约;受环境影响,战术行动迟缓,配合也不如以往娴熟紧凑……

从山地平原到风雪高原,从临时驻训到长期驻扎。客观上看,是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跨越;但从主观来看,更需急迫改变的还是思想观念。而观念的跨越,恰恰是最难的跨越。

“上了高原,就要站在高原视角抓训练。简单地把平原训练内容移植到高原,无异于刻舟求剑。”于洋带领部队向高原训练未知领域进军:高寒地区体能训练如何组织?如何保持装备性能?如何构建符合高原特点的训练场?……随着一个个课题被攻克、一组组数据被采集、一项项制度逐步建立,官兵们征战高原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相比“邱少云部队”,另一个旅移驻高原的距离更远、海拔跨度更大:他们是西部战区陆军驻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作战旅。

2019年新年伊始,该旅开训动员大会刚结束,二营营长祁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最初上高原时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以前也上高原驻训过,物资等方面准备还是很充足的。”祁建说,问题逐渐显现,是在冬天到来后。

“以前高原驻训都是在夏秋季节,所以那是我们在高原度过的第一个冬天。”祁建回忆,连日的大雪让气温不断降低,不仅装备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官兵们平时的动作反应都迟缓了很多,大家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原计划的冬季训练内容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真正意识到自己将扎根高原时,祁建和他的战友们暗暗在心中立誓:要从“山野猛虎”变身“雪域之狼”。

一年多来,该旅按照高原标准,在思想、体能、技能、战术等方面全方位摔打锤炼部队,高原“磨刀石”的特有优势逐渐显现:去年集团军组织比武考核,在该旅随机抽考两个连队,分获第一和第三;参加陆军新条令“百连万人”比武活动,该旅斩获高原赛区第一名。

今年开训,记者在该旅训练场看到,同样是凛冽寒冬,官兵们却已渐渐习惯,体能、技能训练有条不紊地展开,一派火热的练兵场景。

“以前我们常讲‘从这里走向战场’,如今大家常说‘这里就是战场’。” 祁建的话语或能代表官兵们的共同心声:“上了高原,心离战场更近了,与使命贴得更近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1 2 3 4 5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