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治理
黄河安澜,是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梦。

据统计,从先秦到1949年,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5次。决溢范围北起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
治理黄河一直是历代安民兴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治河,也有过若干相对安稳的时期,但没有根本上摆脱“修堤—淤积—决口—改道”的循环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七十年安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不仅解决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难题,还在20世纪末化解了“一年几断流、黄河入海难”生态危机。
通过水量统一管理、依法管水、增加节水投入、用经济杠杆调控等措施,同时实施南水北调,1999年至今,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
必须清醒看到,黄河保护和治理、开发和利用这篇大文章,仍刚刚起笔。
2019年8月,在黄河上游的兰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解决母亲河“体弱多病”难题,黄河一定会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张晓松
监制:车玉明
文字:王立彬、朱基钗
摄影:谢环驰、刘诗平、陶明、李嘉南
视觉:郝晓静、苗夏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