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汉战“疫”中的铭记时刻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甲禄 梁建强 李劲峰 等 发布:2020-04-08 08:18:5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武汉“封城”:摁下“暂停键”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头一回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有空荡荡的街巷、呼啸而过的风声。

这是江城武汉摁下“暂停键”,处于“封城”状态中的景象。

这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汉口沿江大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疫情防控事关全局。“九省通衢”,武汉是全国高铁与高速公路枢纽,人流南来北往。春节临近,任由被感染群体四处流动,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1月23日拍摄的武汉西高速收费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原本阖家团圆的春节,被彻底改变。少儿绘本作家、编辑陈颖是“老武汉”,往年春节意味着大家庭的团聚,可今年除夕,家里只有他和父母,一锅汤、两三道小菜构成了年夜饭。

看疫情代替了看春晚,微信向亲友探询安康代替了春节的祝福。陈颖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春节,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大家为着同样的希冀,固守我们共同的家园。”

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武汉人民“令人心碎”,又“让人动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举国驰援:与时间“赛跑”

41架次,近6000人!

2月9日,这是疫情防控以来武汉天河机场最繁忙的一天。

从凌晨1点50分最早一架包机落地,直到深夜23时50分,一架架飞机,载着来自辽宁、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河南、福建等地的医疗队人员,载着来自各地的328.1吨防疫物资,昼夜不息、驰援湖北。

疫情汹汹,形势严峻。缺物资、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八方驰援,源源不断。

除夕夜,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450名首批医疗队队员搭乘军用运输机飞赴武汉。

白衣执甲、尽锐出征!

“我们把重症、感染和呼吸相关科室主任几乎都选派到了湖北,很多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说。

全国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环内科的专业人员就达到了16000多人。

驰援!院士们带队,冲锋在最前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暴发之际提醒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他还多次视频连线医疗救援队,指导开展救治工作。

73岁的李兰娟院士,2月11日穿上写着“武汉加油”四个大字的防护服,进入收治重症病人的ICU,逐一分析患者的病情。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在驻地向人们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王辰、张伯礼、陈薇、黄璐琦、乔杰、仝小林……一位位院士“逆行”而来。他们是院士,更是战士!

2月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武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战“疫”,无数人挺身而出,微光成炬,照亮江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急缺人手,告别家人,日夜兼程,河南太康县兰子陈村5名“90后”小伙自发组团、赶赴武汉;湖北红安向家一门五兄弟自驾赶来……4万多名建设者八方赶来,援建“两山”医院。荒芜之地,成如火如荼的工地。

从事餐饮行业的24岁四川姑娘“雨衣妹妹”,听说武汉一些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她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十几个小时驾车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送400至600份盒饭,一忙就是40多天。

2月26日,“雨衣妹妹”(左)和伙计在准备菜肴。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捐钱捐物,爱如江水奔腾不息流向武汉。

中央确定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各市州,各路精兵强将星夜集结,奔赴前线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紧缺物资。

截至3月5日,湖北省已累计分配医用防护服460万件以上、N95口罩9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0多万只。

截至4月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超过16.9亿元。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

1 2 3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