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13 年时光里,军人爸爸的“不完美”的陪伴,却藏着满分的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蕾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5-25 10:30:16

蜗牛姑娘与“绿巨人”

■张蕾

刘延源绘

蜗牛姑娘是我的女儿,她今年13岁。她说,爸爸也是13岁,因为她出生后,爸爸才当上爸爸的。这“无懈可击”的逻辑,连她爸爸都认可了。

蜗牛姑娘打小就“守时”,连她的出生都是严格按照预产期进行的。预产期前一天,我住进医院,忐忑不安地等待小生命的到来。而长年远在千里之外的爱人因任务在身,只能在预产期当天往家赶。那天凌晨,我进了产房,但小家伙赖着不出生。爱人星夜驰骋,直奔产房门口:“医生,我是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就让我看看吧。”我被医护人员推出产房,与爱人匆匆见了一面。再次进入产房,原本倔强不肯出来的孩子,顺利出生。医护人员说,这小家伙真是非要等爸爸回来才出生呀。

为了见爸爸,蜗牛姑娘从小就跟着我奔波。5个月大时,她随我去南京参加爱人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南京的湿热环境使得白白嫩嫩的蜗牛姑娘患了湿疹,爱人只好带着她求医问药。因此,爱人的毕业典礼上,有了婴儿的啼哭声和浓郁的药膏味。

再次见到爸爸时,蜗牛姑娘已经1岁多,开始摇摇摆摆地走路了。这次,我带着她赶往边疆。但爸爸却成了她眼里的陌生人,她甚至不敢看那个高大、黝黑的身影。爸爸只好隔着一定距离看着女儿,还要时刻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保护摇摇摆摆、蹒跚走路的蜗牛姑娘。大约1个多月后,父女俩才慢慢熟悉起来。

还有一次,我带着蜗牛姑娘去探亲。到了家属房,还没见到爸爸,调皮的蜗牛姑娘就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了房间里,不巧门锁也失灵了。一向稳重的爱人焦急地打电话求助,但因地处偏远,没有开锁师傅。他想方设法拼接了一个长长的直梯,在几位战友的帮助下,爬上4楼的窗户,“营救”了蜗牛姑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蜗牛姑娘都说“爸爸是从窗户里出来的”。

时光继续流淌着,蜗牛姑娘上幼儿园了。爱人因工作调动,可以偶尔回家陪伴她。爸爸到家的日子,就成了蜗牛姑娘的节日,满屋子都是“爸爸、爸爸”的悦耳声音。每次爸爸离家,屋里又充满了蜗牛姑娘依依不舍的抽泣声。

不知何时,爸爸再离开时,蜗牛姑娘不再哭泣耍赖。她会在阳台上目送爸爸离开,也会叮咛一句:“爸爸,你晚上要早点休息。”

9岁时,蜗牛姑娘能力渐长。某天,她用彩笔写下一篇小稿子《爸爸,我爱您》,我把稿子拍照发给爱人:

“一岁时,我喜欢您那温暖的大手。两岁时,我喜欢您将我举过头顶。三岁时,我喜欢您那扎扎的胡子。四岁时,我喜欢您将我送到幼儿园。五岁时,我喜欢您煎的牛排。六岁时,我喜欢您与我赛跑的样子。七岁时,我喜欢您与我阅读。八岁时,我喜欢您教我写作业。九岁时,我喜欢那个绿色的巨人。”爱人说,读完眼睛就“出汗”了。从此,“绿巨人”就成了爱人的代号。

蜗牛姑娘上小学五年级后,学业开始紧张了。爱人将每周五晚上设定为家庭娱乐时间,一家人尽量能在一起看看电影。看完电影《万里归途》,蜗牛姑娘说:“我感到很震撼!”爱人也顺势给她讲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和外交官的非凡勇气。

如今,蜗牛姑娘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入校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恰好安排在周五晚上,爱人积极要求去参加家长会。然而,当他兴冲冲地到班里签到时,却没有找到蜗牛姑娘的名字。糊涂的“绿巨人”记错了蜗牛姑娘的班级号,先跑到了隔壁班。他最终还是参加了家长会,而且密密麻麻记了几页笔记。中学生蜗牛姑娘的学业比较繁重,爱人的工作也很忙碌,但是几乎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视频,分享校园或军营的趣事。

有一次周末,爸爸答应给蜗牛姑娘带一份车厘子,回到家才想起来。当时下着雨,他想下单一份水果外卖,但发现附近超市里车厘子已经下架。蜗牛姑娘说下次再买,爸爸却坚持要去水果店看看,结果真带回了一盒车厘子。蜗牛姑娘调侃道:“老爸呀,您这是想借一盒车厘子告诉我,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啊!”说着,她送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

站在一旁的我突然发现,印象里那个软软糯糯的蜗牛姑娘,怎么已经越过爸爸的肩头了?看着这对父女,我脑海里不禁涌现出父女俩相处的温情点滴,便记录下来,更想就这样一直记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