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烈士英名永驻富春江畔——浙江富阳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昊翔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4-05-10 17:03:45

富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浙北富春江畔、福善山北侧、金家山之巅。纪念碑碑体由3块高低不等的单体大理石组成,寓意着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个不同革命时期,三块石碑仿佛3个巨人,俯瞰富春大地这方曾浴血奋战的水土;又如3柄利剑,直插云霄,昭示历史的悲壮与沧桑。主碑高28米,象征着富春江风帆,正面镌刻着张爱萍上将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后竖立8块大理石刻,内侧为525名革命烈士英名录,外侧为8幅不同革命时期人物刻雕图。纪念碑平台周围是用花岗石铺设而成的1300平方米广场,广场四周配有大理石栏杆,至广场的424级花岗石台阶两侧设有绿化带,沿途建有观景亭。纪念碑正前方的花岗石台阶中央设有基座,基座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铭》,全文如下:

富阳,古称富春。东指钱塘,西望黟山,南引瓯闵,北依天目。毗邻五县,扼吴越于要冲,控三江之吞吐;乃杭城西南之屏障,商贾交会之通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素为文化之邦。

自秦皇嬴政置县二千余年,伟烈之士,不乏其人。近世以来,尤其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富邦强国,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壮烈牺牲,迄今可考之于县志者,凡五百二十有五。其英名与日月同辉,功业与山河共存!

值此世纪之交,建碑于富春江畔,金家山巅,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碑高二十八米,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奠基,翌年四月竣工。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富阳市委员会

富阳市人民政府               立

公元二〇〇〇年四月

碑文高度凝练了富阳悠久的革命传统和波澜壮阔的近现代革命斗争历程。敬读碑文,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斗争场景不禁浮现眼前,多少英雄儿女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奋不顾身、血染山河,让人不禁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早在1926年,沈炳铨等4位富阳籍党员,受中共杭州地委指派,回富阳创建党组织。1927年,中共富阳党小组成立,富阳成为杭州地区第一个建立党组织的县。

1930年4月26日,中共富阳县委在富春江洋浦口段江面船上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五一”武装暴动。4月30日晚10时,参加暴动的农军共2300余人,统一臂佩“农军”符号,手持土枪、梭镖、大刀、木棍,分5路冒雨进入指定地点集结隐蔽。由于泄密,暴动夭折。国民党当局随即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农军骨干。5月2日,小源区委副书记兼大、小源路农军负责人蔡九华于羊家埭大庙前被国民党宪兵包围,虽奋力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在严刑逼供下,蔡九华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被害于应家坞塔山桥头,为富阳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位革命烈士。之后共有6名县委委员、20多名农军骨干被捕,富阳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其余领导人、骨干分子被迫秘密离开富阳。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富阳的各界爱国人士奋起反抗,积极投身于壮怀激烈的抗日斗争。

从“五一”暴动中成功脱险的孙晓梅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于1940年到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中共镇丹、武进县委妇女部长、中共长江工委委员、镇丹中心县委民运工作队队长等。1943年5月,她护送干部过江后返回,半夜途经营防镇附近,被日本宪兵队特工人员抓捕。日本宪兵小队长立即设宴“招待”妄图诱降,孙晓梅拍案而起,严词大骂。日军恼羞成怒,将她押到南京龙潭老虎山岙,孙晓梅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富阳籍的著名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郁达夫身负国仇家恨,以笔为枪,奋力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暴行和狼子野心。1938年底,他应《星洲日报》邀请,至新加坡任副刊编辑,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悉心培养抗日干部。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流亡苏门答腊,化名赵廉,开设赵豫记酒厂,借以掩护抗日文化人士,营救印尼人民和当地华侨,却因汉奸告密被秘密监视。1945年8月29日,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郁达夫竟遭日本宪兵逮捕,后被秘密杀害。

自全民族抗战以来,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配合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积极在富阳周边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两度接应苏浙军区新四军南渡富春江,并配合南渡富春江的新四军四纵十支队,攻打驻守在沧洲的国民党富阳县自卫大队和国民党“挺三”纵队。

金萧支队侦察参谋蒋忠,1945年6月调任路西县大队参谋。新四军北撤时留下坚持斗争,指挥大小战斗69次,多次粉碎敌人“围剿”。1948年6月17日晚,蒋忠前往北坞村工作,途经村口时突遭敌人偷袭,不幸壮烈牺牲。

1946年10月,时任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八团三营政治教导员的孙京良率部参加鲁南马家楼战斗,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时身负重伤,不幸牺牲。同年12月,为粉碎蒋介石对苏北、鲁南解放区的进攻,江苏宿北战役爆发,时任山东野战军一纵队三旅九团参谋长的俞慕耕带领突击营英勇冲锋,猛插曹家集以西地区,歼敌一个工兵营及一个骑兵营大部,击溃一个炮兵连,突入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指挥所附近。由于孤军深入,身陷重围,俞慕耕中弹牺牲。这些烈士的英名,被永远地镌刻在富阳的史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