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他们的红色家风诠释了家国大义的无我境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泽 杜汶纹 责任编辑:孙泽
2025-07-17 15:35:12

良好的家风家教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家训、磊磊家风、厉厉家教

教育之殷切,约束之严格

至今传为佳话


陈毅:与父母“约法三章”

上海解放后

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

他的父母从四川老家来到上海

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

但是他和妻子张茜工作都很忙

不能经常陪伴父母

时间一长

两位老人在家就有点待不住了

想到外面多走走看看

于是,便瞒着他

每到周六下午

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打电话

请其陪同游览

陈仁农为方便带老人各处观光

就私下联系陈毅秘书备好车

陈毅得知后

专门召开家庭会议

坦率地对父母说:

“我是你们的儿子,

也是人民的儿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革命纪律。”

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与父母“约法三章”:

“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

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

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两位老人表示接受

并严格遵守约定


吉鸿昌:“作官即不许发财”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

出生于扶沟县吕潭镇吉唐庄村

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

1913年8月

吉鸿昌到冯玉祥部当兵

在旧军队中

吉鸿昌虽不断升官

却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本色

他关心老百姓

为民造福祉

广受民众称颂

“作官即不许发财”

这是吉鸿昌的座右铭

也是他一生清廉作风的真实写照

他也以此教育子女

传承刚直清正的家风

吉鸿昌的子女

从未以革命功臣子弟自居

其子吉兰泰是一名普通教师

为人低调,兢兢业业

其女吉瑞芝曾说:

“‘作官即不许发财’

是吉家子孙传承的座右铭,

不管做什么事,

不是我们应该拿的,

我们绝对不拿。”


李大钊:牺牲后家里仅有一块银元

在涵养和倡导好家风方面

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堪称楷模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

待遇颇为优厚

然而每到发工资时

他却总是从会计科

领回来一把预支工资的欠条

原来

他经常慷慨解囊

接济家境贫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

以至于学校发薪水时

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

直接交予他的夫人

以免柴米油盐无以为继

李大钊对革命、对同志慷慨大方

对自家生活却十分“小气”

有人说他家孩子穿着土里土气

李大钊却认为

“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

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

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

他俭朴的生活作风

一直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

1927年4月

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他牺牲后家里仅有一块银元


谷文昌:“不许揩公家一点油”

在子女眼中

谷文昌严厉

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

没有得到过他任何“特殊照顾”

甚至政策允许的事

他也不为子女“争取”


1976年,次子谷豫东高中毕业

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

当时谷文昌夫妇已经是花甲之年

子女都不在身边

按照政策可以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工作

谷豫东向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边

谷文昌沉默许久

还是劝他下乡

最终

谷豫东被分配到南靖山区一个林场

在谷文昌看来

孩子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不能靠关系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

几十年过去了

谷家后人始终将这句话牢记心头

他们说

“父亲用一言一行教会我们做人的准则,

踏实做人、干净做事,

不追逐名利,不享受特权,

父亲留下的家风,使我们永远受益。”


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

不仅展现了红色基因的鲜明特质

而且诠释了家国大义的无我境界

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军网、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