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长河 经受洗礼
图①:八路军第120师官兵参加雁门关伏击战。新华社发 图②:第73集团军某旅官兵参加综合演训。朱万福摄
图③: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组织党员在宝塔山下开展党日活动。李云鹏摄 图④:八路军战士向南泥湾进军。新华社发
第73集团军某旅
寻根忆初心 奋进新征程
■陈鸿斌 解放军报记者 邹 菲 特约记者 廖晓彬
“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思想的溃散比队伍的溃散更危险,武装头脑的任务比改善生活的任务更紧迫……”秋日,第73集团军某旅野外驻训场上,一场以“红色起源”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正在展开,“寻根小队”成员与官兵们分享他们赴延安寻根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寻根小队’不仅带回了旅史中缺失的细节,更带回了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该旅领导介绍,部队前身为八路军第120师,曾在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的带领下,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前不久,他们组织“寻根小队”奔赴延安等地追寻旅队精神根脉,采取网络直播教学等方式,带领全旅官兵重温延安整风精神。寻根归来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深入各驻训点位进行宣讲辅导,引导大家在聆听先辈故事中学思践悟,在赓续革命传统中凝心铸魂。
听党指挥、纪律严明、以身作则……整个寻根过程,这是队长李曼听到的高频词。
宣讲中,李曼向官兵们展示了一份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纪要,其中记载了一段贺龙同志的发言:“我责备下面,首先要责备自己。责人首先要责己,责己严,责人宽。我今天是一个司令员,如果军队做了坏事,犯了纪律,违犯政府法令、政策,这个责任是领导机关负,我要负……”
贺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次,贺龙个人购买的旱烟叶用光了,警卫员考虑到他的生活费已所剩无几,便叫后勤人员买了些烟叶送去。当得知烟叶是用公款购买时,贺龙沉痛地检讨道:“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事后很长时间,他每餐减盐减油减菜甚至不吃菜,硬是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把购买烟叶款如数还清。贺龙的“自罚”,对身边工作人员触动很大,在延安传为美谈。
“‘干部必须首先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听李曼讲到这里,台下官兵感触颇深。交流讨论环节,某营干部杨哲与大家分享了旅队当年移防的经历——
那一年,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部队接到上级命令,与其他几个单位合组整编,千里移防至新营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困难,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移防动员会上,该旅党委一班人立下军令状,带头落实上级命令指示。那时,一名旅领导全家刚在部队驻地落户不到半年,家人当时正生病住院,但他二话不说,安顿好一家老小,第一个打起背包,为全旅官兵作出表率。
领导以身作则,官兵听令景从——某连副连长刚刚在驻地办完婚礼,就告别新婚妻子,跟随部队出发;女军医方玲征得上级批准后,带着不满3岁的孩子踏上移防征途……命令下达3天后,该旅全员全装出动、千里机动,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全部物资清点交接、机动进场等任务。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革命战争年代,每一场胜利背后,都离不开严明的纪律。今天,我们无论是练兵备战,还是奋斗攻坚,都要坚持这种高度的纪律自觉。”交流最后,杨哲感慨地说。
在某海岛驻训场,“寻根小队”成员贾玉名拿出一张摄于吴起革命纪念馆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口破损不堪的水缸,一旁的注释写着“红军锅”3个字。贾玉名的宣讲就从这口“红军锅”讲起——
当年,红军到达吴起时物资匮乏,因炊具不足,经村民同意后,借用了他们的水缸做饭,但却因火候过猛不慎将缸烧裂。临行前,红军战士把裂了的水缸反复刷洗干净,还拿出两块银元给村民作为赔偿。村民不禁感叹:“红军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呀!”
“历史告诉我们,唯有纪律严明的部队才能赢得民心,唯有守纪如铁的队伍才能无往而不胜。”贾玉名的讲述,让上等兵小刘想起去年夏天拉练时的一件事。那天,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小刘因途中口渴难耐摘了老乡家门前的几枚果子,被班长严厉批评。第二天,班长带着小刘到这位老乡家登门道歉。
“当时觉得班长有些小题大做,现在更加明白,纪律的传承就藏在点滴日常之中。”交流环节,小刘主动上台分享感悟,他坚定地说,“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自觉做到军令如山、守纪如铁。”
“寻根小队”的宣讲,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官兵们赓续光荣传统、勇担强军重任的豪情斗志,也引发了该旅领导的深思。其中,一名旅领导带头谈起体会:“一个个守纪如铁、纪律严明的故事,就是穿越时空的标尺。对标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作为领导干部的我们应经常反思——在纪律和规矩面前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上率下?”
讨论中,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带头当好红色传统的擎旗人、优良作风的践行者,以严明的纪律立规矩、划红线,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旅持续深化政治整训,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从自身作风抓起严起,对违规违纪者严格依规处理,在全旅立起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鲜明导向,持续强化官兵遵规守纪意识,把铁的纪律切实转化为官兵的行动自觉。
寻根铸魂忆初心,砥砺奋进新征程。前不久一次演训,某分队受命完成“敌”后穿插任务。尽管时间紧迫、环境恶劣,但官兵们严格执行命令,兵分三路实施穿插,最终以顽强斗志高标准完成任务,受到导调组高度认可。
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
扎根南泥湾 建功新热土
■张 歆 解放军报记者 朱文裕 李 倩
“这片土地,就是当年359旅垦荒的地方……”前不久,武警延安支队执勤一中队组织官兵来到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开展“忆苦思甜、逐梦强军”现地教学活动,中队指导员高展的讲述,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那段艰苦岁月——
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政委左齐,因为在战场上失去一条手臂而无法拿锄头开荒,就给战士们做饭,并挑送上山;“模范团长”陈宗尧不顾身体伤痛,跟战士们一样劳动……就这样,359旅官兵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克服一切困难,把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列队返回时,官兵们齐声唱起《南泥湾》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歌声在纪念馆前久久回荡。
中士张家豪就是伴着歌声来到驻守在南泥湾的执勤一中队的。然而,来了没多久,看到中队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他便打起了退堂鼓。那次与老红军康文华的相遇,改变了他。
康文华14岁投身革命,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屡建功勋。196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返乡,回到南泥湾。
那年,张家豪跟着指导员去看望98岁的康文华老人。老英雄的手干瘦、青筋凸起且略微颤抖,但当攥着官兵们的手讲述革命经历时,却格外有力。张家豪还记得,当讲到第一次开枪时,老人情不自禁地模拟起端枪的动作,眼神中满是激情。
“当兵很光荣,在南泥湾当兵更光荣,你们要练好本领,保家卫国!”临走时,老英雄起身冲大家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张家豪郑重地立正回礼。
这个军礼,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张家豪的军旅之路。返营路上,他下定决心:要像老英雄一样扎根南泥湾,在军营建功立业。
在这个中队,有一块专门用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菜地。多年来,每逢新兵下队,都要来到这块菜地接受教育。因此,这里也被官兵们称为“菜地课堂”。
几年前,战士张伍帅还是一名新兵。一个周末,班长叫上大家:“走!跟我去菜地。”这让几名新兵有些不解。
“锄头底下出纪律、庄稼地里练战术。我们的前辈当时就是一手拿枪苦练杀敌本领、保卫党中央,一手拿镐开荒、生产自足……”在“菜地课堂”,班长边演示犁地的方法,边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那时,张伍帅明白,班长是引导大家在劳动中追忆艰苦卓绝的岁月,在精神洗礼中传承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列兵赵子卓刚到中队时有点怕苦怕累,训练成绩一度落后。一次“菜地课堂”,聆听指导员讲述了359旅前辈的奋斗故事,赵子卓深受触动:“革命前辈在缺吃少穿、随时面临生死考验的环境下毅然投身革命,甚至献出生命。相较当年,如今训练场上的苦累根本不算什么,我要克服一切困难,苦练本领,干出成绩!”
从那开始,赵子卓像换了一个人:体能训练,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练战术动作,别人练1遍,他就练5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下来,赵子卓训练成绩突飞猛进,登上了中队“龙虎榜”。
记者了解到,作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承部队,中队经常邀请老英雄来队讲述战斗故事,定期组织官兵参观驻地红色场馆,开展“与前辈比苦乐、与先烈比得失、与英模比贡献”等活动,教育引导官兵从先辈优良作风中汲取前行力量、积蓄打赢动力。
中队长陈祥栋对此深有感触。当义务兵时,他的训练成绩比较过硬。有一次,中队推荐他参加支队军事体育运动会,他颇有信心:“有我在,谁也别想拿走第一。”
不料,在5公里武装越野课目中,他被来自南泥湾中队的一名同年战友甩出了一大截。后来才得知,南泥湾的战友平时训练挎包里装的是石头,跑的路线是山路……
去年初,陈祥栋来到执勤一中队担任中队长。成为南泥湾的兵,他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年底,陈祥栋带领应急班参加支队建制班比武,夺得第一名,得到支队领导肯定:“南泥湾的兵,既能生产又能战斗。”
近年来,该中队官兵苦练打赢本领,各项成绩节节攀升:30余名官兵在总队、支队比武中榜上有名,8名训练尖子被选进特战中队,先后圆满完成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专项任务20余起。中队荣誉室墙上的“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武警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奖牌,记录着一代代中队官兵扎根南泥湾、建功南泥湾的强军足迹。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夕阳下,营区大门不远处坐落的几处窑洞式老营房与新营房交相辉映。如今,部队条件变好了,但在南泥湾的兵身上,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如当初。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融媒体报道★
技术支持:臧晨雨、王泽皓
视频来源:学习军团
刊头设计:方 汉、杨 磊
融合制图:蔡润晗、张 钊、杨晓敏、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