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照片折射张宗逊将军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

来源:“解放军画报”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3-21 08:54

1949年2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彭德怀与张宗逊(左)在西北前线。

张宗逊—— 残阳如血旌旗红

张宗逊将军18岁进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秋收起义,戎马生涯跨越了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说起自己一生的战争经历,老人最难忘的却是长征。

接受我们采访的那一天,将军躺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室里,一束绽放的康乃馨带去几个年轻军人真诚的祝福,笑意从将军脸上流露出来。61年前,在长征路上,也是这个季节,他躺在简陋的野战医院里,不知昏迷了多久,睁开眼睛,得知一位日本医科大学毕业的外科医生为他保住了伤腿,他不禁欣喜若狂。许多老将军都曾对我们说过,长征路上大家不怕战死,怕负伤,更怕腿部受伤,最怕截肢。遵义战役中负伤的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就不得不截去伤腿,靠一条腿艰难地走完了剩下的征程。

我们静静地听老将军讲昨天的故事——

参加了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张宗逊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担任红十四师师长兼广昌警备司令,参加了著名的广昌保卫战,“左”倾错误路线领导者不顾红军的实际,提出要像“保卫马德里”一样“死守广昌,寸土必争”,使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这一仗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开始。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根据地,张宗逊由红军大学调任中央纵队任参谋长。老将军回忆道:“中央纵队除党中央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外,还有庞大的运输队,负责运输档案、图书和印刷设备,甚至印钞机。行军时,红三军团在右翼,后面是红八军团,红一军团在左翼,后面是红九军团,最后面是红五军团,掩护着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

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前,红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张宗逊调任红四师师长。部队血战湘江,损失过半,经过艰苦的行军,于1935年1月到达遵义,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在军事上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扎西地区,红军进行了整编,红三军团取消师一级建制,张宗逊担任红十团团长,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部队在毛泽东指挥下发起了二战遵义战役。

1935年初春,红军在古蔺以南的二郎滩击溃黔军一个团,二渡赤水,然后突然回师遵义。张宗逊指挥部队参加了娄山关战斗,红一、三军团于2月5日晚攻占天险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然后占领遵义。

一直尾追红军的敌吴奇伟纵队向遵义扑来,红军向运动中的敌人发动猛攻,张宗逊率红十团抢占遵义城西南郊的老鸦山,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腿。

张宗逊被送进了遵义城内红军总卫生部,在昏迷状态下医生为这位战将取出弹头,清除掉烂肉。这位24岁就担任红军军长的黄埔五期毕业生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曾多次负伤,这是伤势最重的一次。

遵义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获得的第一次胜利。为了这次胜利,红军的另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生付出了年轻的生命。遵义城以一河为界,分老城新城两部分,红军占领了新城的街市后,敌军退守老城。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躲在一个小土墩后面观察敌情,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头部。那个残阳如血的黄昏,遵义城头飘扬着胜利的战旗,但这支得胜之师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半年以后,张宗逊伤愈了,这时一、四方面军已会师一个多月,他被调往许世友任军长的四方面军四军任参谋长,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留在四方面军的张宗逊三过草地,两过雪山,艰苦转战,九死一生,一直到1936年10月三军大会师。

听完将军的追述,我们才理解了当年那批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军人为什么能最后赢得中国。正如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红军“来到西北的平原和山区以后,它是历史上一支无以伦比的坚强队伍” 。

将军最后说:红军战士们流血牺牲,为的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希望你们能接过他们的火炬,在新长征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本文原刊于《解放军报》1996年9月27日第三版) 

缅怀,纪念!

来源:综合《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资料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