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嗒”:中共地下电台诞生记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袁念琪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8-09 17:55

莫斯科:国际无线电训练班的中共学员

在张沈川进入上海无线电学校之前,在距上海西北七千多公里的莫斯科,中共开始在海外培训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来得好。

1928年暑假前,在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劳大”)的上海嘉定人毛齐华,接过一份名单。给他名单的“劳大”秘书长阿勃拉姆莫索,要他这个“劳大”支部局组织委员通知方廷桢(方仲如)、陈昌浩、沈侃夫(陈宝礼)、李元杰、程祖怡与他自己一起去见他。

在秘书长办公室。阿勃拉姆莫索对这6人说:“应中共代表团要求,由于中国革命的需要,并得到第三国际的支持;决定派你们去国际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他提醒,“这是绝对保密的事,跟任何人都不能讲。你们白天照常在学校上课,晚上去学习。”

一位苏联同志带他们去报到。在路上,按事先约定是每人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不结伴而行,以免引人注目。走了约两里多,到了国际无线电训练班驻地,接待他们的也是苏联同志。从此,他们每周两晚来学习,每次两小时。平时,还是在“劳大”学习和工作,其他同学根本不知道他们有这项秘密学习任务。

不久,学校放暑假。毛齐华在参观东方大学野营活动时,正逢周恩来到校向中国学生传达“六大”会议精神。吃饭时,周恩来对他说,“你们要抓紧学习,国内急需无线电通讯。”

“短短的两句话,给我印象至深。”毛齐华一直记着未忘。

训练班由苏联老师教授,先“嘀嘀嗒”学收发报技术,规定了每分钟要完成的收抄数。暑假后,学习无线电基本原理、机器零件制作,还要去自动发射台和小工厂实习。老师特别强调要学会用简单工具制作电容器、变压器和线圈等无线电元件,以适应国内斗争环境的需要。

到1929年底,毛齐华他们离开了“劳大”,搬进了训练班的宿舍。此时,日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的陈昌浩中止学习,被调去做共青团工作,学员变为5人。

从1929年下半年起,训练班课程增加了学骑马、开车、使用武器和掌握爆破技术等,还要学习英语。内容增加了,无线电通讯仍是主业。除了参观国际电台,自1930年起,实际应用增多。毛齐华和他的伙伴常带着自己制作的收发报机,乘火车到几十公里外的莫斯科郊外开练,与业余电台CQ(CQ是业余电台通信中没特定联络对象的普遍呼叫,一般呼叫1到3次:CQ。CQ。CQ。听到呼叫的任何台都可回答,发出呼叫的逐个与应答台联络)。毛齐华说,“顺利时,一个晚上可和十几个西欧国家业余爱好者电台通报。”

1930年初冬,毕业回国的毛齐华、方廷桢、沈侃夫、李元杰4人到上海。按规定住进三马路一家旅馆。第二天,李强来了,与中共在苏学习无线电通讯的同志会师。此为后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