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抗战时期的“大娘”: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朱殿封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10-14 11:15

慰问八路军

周大娘

《回民支队:英勇善战杀日寇》文中,记述了一位周大娘,我虽然只写了她一个小情节,但她的形象却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是说到回民支队参谋长何仕兴(汉族)1944年10月底壮烈牺牲,“毕王文村周大娘正在给儿子娶媳妇,听说后放声大哭。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泣不成声……”我从相关资料里看到,周大娘当时是抗日“堡垒户”,应该还有许多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所以很想知道她的更多事迹,和她或其丈夫的名字,为她留名。

今年5月8日下午,我突然接到在贵阳市工作的宋晓鸿的电话,她说:“从网上看了《回民支队:英勇善战杀日寇》这篇文章,便想与你取得联系,先是找了北京的朋友询问你的单位大众日报,北京的朋友说,《大众日报》是山东的报纸。我又打查号台找到大众日报的一个电话,接话人说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我又查《青岛出版社》(该社出版了我的《燃烧吧,冀鲁边烽火》一书)的电话,出版社接电话的同志为我联系到编辑你的书的编辑,从这位编辑那里得到你的电话号码,这才找到你。”很费周折呀,我连声道谢。

宋晓鸿说:“你在《回民支队:英勇善战杀日寇》里写到的无棣县毕王文(现属河北省海兴县)村的那个周大娘,很可能就是救过我父亲命的周大娘。”

宋晓鸿的父亲叫宋炳耀,1926年8月生于无棣县小山镇小山西村,1941年7月参加新海县县大队,1944年到回民支队五大队当通信员。一天,宋炳耀传送一个很重要的情报,当时日伪军封锁蛮厉害。那天,他经过被鬼子占领的小山快走到毕王文村时,被鬼子盯上。宋炳耀是当地人,路熟,七拐八绕走进村里周大娘家,周振升大爷和大娘正在做活。宋炳耀说:“大爷大娘,我是八路军,回民支队的,部队有非常重要的情报要我送出去。我被鬼子盯上了,快救我!”他一边说着,想躲进院子里堆放的玉米秸垛里,大爷也觉得只有那里面能藏住人。智慧的周大娘坚决不同意,说:“倘若鬼子放火烧咋办?”

院子的左边有个坑洼,周大娘让宋炳耀趴在坑洼里,将铡碎的喂牲口的玉米秸倒在上面,把他“埋”起来,堆成一堆。不一会儿,鬼子闯进来,在屋里院里转了几圈,角角落落搜了个遍没找着人,又端着刺刀朝那垛玉米秸乱捅乱刺,并向外挑甩。鬼子见玉米秸垛里也没有八路,厉声质问周大娘和大爷看见八路跑进来没有,二位老人回答没看见。鬼子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冲着大娘和大爷各扔(搧、打)了一耳瓜子。鬼子们急呼呼地走了,宋炳耀从碎玉米秸堆里站起来,他跪下给大娘大爷磕了三个头,感激地说:“你是我亲娘呐,你救了回民支队啊!”

此后,宋炳耀的父母听说了事情的经过,母亲说:“这是咱家的恩人哪!”从那至今,宋炳耀一家与周大娘家保持着密切关系,他妹妹经常去看望周大娘一家。后来周大娘去世,他二哥前去披麻戴孝守灵。

解放战争期间,宋炳耀随部队(后为四野第43军)出关、入关、渡江。解放海南岛时,蒋介石封锁沿海一带的船只,花钱也买不到机帆船。宋炳耀他们发明了将汽车发动机安装在小木船上当机帆船的办法,强渡时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创作有《机帆船之歌》,宋炳耀在世时经常哼唱。宋炳耀于1959年10月由汽车连连长转业到贵阳,1983年从贵州省外贸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离休,医疗享受副厅级待遇。

2017年,宋炳耀的儿女从贵阳回老家看望周大娘的孙子周宝轩、周宝国、周宝卫,邀请他们到贵阳做客,他们当场答应了。后来联系时,他们回复说:“那都是奶奶积的功德,不应由我们享受。”淳朴啊!冀鲁边区的乡亲!

我托宋晓鸿向周大娘的孙子周宝轩等核实,他们的奶奶是不是我文中记述的那个周大娘。数日后宋晓鸿给我回电话说,周宝轩他们也说不准奶奶就是那个周大娘。9月1日晚上,宋晓鸿发来微信说:“朱老师,我有个想法,近期我可能要上天津去接新车。如果去得成,你能不能上天津来,我们一路回去到小山,去毕王文村看看采访一下。孟村回民支队纪念馆也去看看,沧州的回民支队兄弟姐妹如果聚聚,你也能认识更多的人,特别是刘震寰的后人。一路就到盐山乐陵,回民支队还有一个老兵在,能见见最好。我不知路线对不对。反正有这个想法。”

我看完信息当即答应:“这是很好的事呀,谢谢你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你们大体确定了随时告诉我。我的时间基本自己说了算,自由。”如果能够成行,也许会找到周大娘。我期待。

这几年,我从冀鲁边区抗战资料中还初识了邢大娘、吴大娘、魏大娘(另一位)、庞大娘……她们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做军衣,纳军粮,送情报,掩护八路军指战员,救护八路军伤病员,把子女送上抗日战场……可是,她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这些可亲可敬、义薄云天的大娘啊!

……

“长城缠在山腰上,山底下有个村庄。大队人马翻过岭,进村去,大槐树底下歇歇凉。大娘站在大门上,手托着下巴不说话,眼睛不转地望什么……大娘的眼睛火样亮:记得反扫荡,我提上豆腐捉上鸡,背上新鞋找你们,一夜翻过三道梁……大娘送我们到门外,像嘱咐她的亲儿子:见到你们我心宽些,不见你们我天天巴望。孩子们哪,回来再到我门上,不吃稠的喝口汤。大娘,您等着,秋上回来给您割谷子打场。走到村边回头望,大娘站在大门上。辛苦的老人,子弟兵的亲娘。风嘶嘶吹散了她那灰白的头发,刚强地立在长城边上!”(诗歌《大娘》)

这些大娘都是祖国长城上的一砖一石。我,要尽心尽力地去挖掘大娘们的事迹,努力找到她们的名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