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团员,也是革命军队中第一个女英雄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田文生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10-15 10:28

“我们干革命,就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我们搞武装起义,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陈桂脸上满是凝固了的鲜血,环顾被战火烧焦的战场,对战友们说,“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决不后退!”

“同志们,这面红旗,是我们教导队女兵班的象征,哪怕一个人活着,都不能让这面红旗倒下,一定要让它在这个阵地上高高飘扬。”已饿了两天、仍在坚守阵地的陈桂向战友们分享心底的信念。

不久后,敌人的炸弹在地面炸出一个大坑,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红旗眼看要倒下。

一名女兵飞身上去扶起红旗,雨点般的子弹飞过来,她倒下了;又一个女兵高喊着“绝不后退”把红旗插正。

密集的子弹打过来,这个女兵也倒下了,所有的女兵都倒下了。低缓的音乐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归于寂静,只剩红旗在风中招展。

这是电视剧《爱人·同志》第21集中一段感人的情节。该剧于2017年在央视热播,一度引发广泛讨论。

剧中的女兵班,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后,女兵班奉命守卫珠江北岸的天字码头,全部牺牲。

90年后,她们的故事被搬上电视屏幕。

出于剧情需要,剧中的女兵班班长陈桂并未在此次战斗中牺牲。事实上,陈桂的原型游曦在那次惨烈的战斗中,打完子弹后,第一个冲上去与敌人拼刺刀,最终与十几个女兵一起,壮烈牺牲。

当时,她年仅19岁。

游曦曾与胡筠、赵一曼、胡兰畦并称为“黄埔四女杰”。这位人生短暂却无比传奇的女青年,用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含义。

很多人知道,她是重庆市妇联的主要创建者。

很少人知道,她也是一名优秀的团员、团干部、党员。

17岁的她成为团员

“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游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中的第一个女英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

现年66岁的周勇著作等身,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重庆市第一、二届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技术带头人,是重庆历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党史专家。

周勇曾长时间担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

周勇介绍,1908年,游曦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大阳沟附近的一个纺织工家庭。家境贫寒的游曦,在跟随母亲帮人洗衣缝补和做家务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从小就有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革命意识。

她的父亲游正华受那个年代的落后思想影响,最初不让她上学。

后来,在游曦的力争和其母亲、哥哥的支持下,她终于在1921年进入收费低廉的太阳山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她白天用功读书,晚上给人缝衣服、织毛衣,赚钱来贴补学费。

在这所学校,游曦和同学童毓英关系很好,而童毓英的哥哥就是童庸生。童庸生是重庆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强战士,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党、团组织,作出过重大贡献。

在童庸生的影响下,游曦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1923年夏天,童引荐她到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在这所学校读书期间,游曦结识了萧楚女。

萧楚女曾在四川、重庆地区参加革命活动,是川渝地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之一。1924年10月,他组织四川平民学社,出版《爝光》。

萧楚女先后在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重庆女子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21年,后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的周钦岳在重庆任《新蜀报》总编辑,先后聘请陈毅、萧楚女等共产党人为该报主笔,萧楚女从1923年6月开始,在重庆担任《新蜀报》主笔,撰写了大量的政论、社论,同时经常为《向导》《中国青年》撰稿。

他的文章“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其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在萧楚女的影响下,游曦阅读了《革命的信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青年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等文章,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她将自己的姓名从此前的“游传玉”改为“游曦”——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她的思想豁然开朗,仿佛看见了晨曦、希望和光芒。

此间,她和萧楚女相爱了,成为一对革命情侣。

1924年秋,游曦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平民学社”,并很快成为该社的中坚分子。

史料记载,1924年到1925年的这一年里,游曦曾参与多场反帝爱国游行活动。

凭借出众表现,1925年秋,游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成为一名团员,这一年,她17岁。

然而,因为此次学潮,游曦和几个带头的学生被学校开除了,她被迫离开二女师。组织安排她进入吴玉章创办的重庆中法大学继续学习,童庸生、杨闇公等著名共产党员都在这所学校任教。

在中法大学读书时,游曦接受了冉钧、杨洵、周贡植、李嘉仲等人的教导,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党支部委员和共青团支部书记,负责中法大学学生会和市学联的工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