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甘祖昌之女甘仁荣看望杜宏鉴。本报记者 涂星星摄
“我在电视上看到还有一些老表生活有困难,我的工资还可以。我想帮帮他们,捐2万块钱,为他们做点事。”
“我们的身体会变老,信仰不能变老。人可以离休,信仰不能离休。”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吃水不忘挖井人,大家一定不能忘记革命先烈,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
这些质朴无华的话语,皆出自年逾百岁的老红军之口。
3位老红军都有着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信仰。而在身边人的眼里,他们又是那样的平凡普通,可亲可敬。
■ “人可以离休,信仰不能离休”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有价值?这些看上去有些深奥的哲学命题,在老红军们的人生境界里,一点也不复杂。
用杜宏鉴的话说:“干革命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身体会变老,信仰不会变老。人可以离休,信仰不能离休。”
“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九江市干休所党委书记滕荣华眼中,杜宏鉴身上永远释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正能量,虽然离休30多年,思想境界和人生信仰,却从不褪色。
“杜老是我们干休所的党组织委员,也是老干部党支部的书记。他经常会到我们办公室来,询问我们‘党的重要政策和新的中央精神你们有没有学习,有没有落实到位啊’,对我们触动很大,也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滕荣华说。
杜宏鉴的这种精神境界,每一个来看望过他的人都深有感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他每天一边背诵一边用毛笔书写一遍;国庆大阅兵,他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等着。举手投足间,一朝一夕里,杜宏鉴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人。
老红军曾广昌也一样。吉安市军分区政治干事张建平说:“‘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概括井冈山精神的24个字,曾老随时能一气呵成、一字不差地说出来。干休所组织老红军、老干部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主题活动,曾老很积极,主动当讲解员,给大家讲革命故事。”
赖贻福是曾广昌的护工,和老人朝夕相处。“曾老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要看新闻,最喜欢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他还喜欢看报纸,每天必看《参考消息》和《江西日报》。这两年,他视力退化得厉害,只能看清楚大字,但他却每天用放大镜坚持看。遇上开党代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活动,曾老不仅看新闻,还要做笔记。”
提起曾老爱学习的习惯,赖贻福心里充满了敬佩:“曾老记忆力非常好,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他都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
■ “党费不交,我心里不踏实”
在老红军王承登的身上,对国家、对人民的炽热情怀同样真切感人。赣州市老干部局休养所所长梁立东,和我们聊起了发生在王老身上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2015年3月6日上午,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拿出赣南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他的一封信。总书记说,王承登同志在来信中,对党的政策表示支持拥护,认为中央出台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老人在信中提了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支持。另一个是,当年参加长征,现在还留在赣南的老红军还有3位,都100多岁了,希望有生之年能请总书记到赣南走一走、看一看。” 梁立东说。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总书记的这次视察,可以说是“应约而来”。
如今,赣南老区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王老经常说:“能过上好日子,要从心底感谢党中央,感谢习总书记。”
“王老党性原则很强。他每个月交党费都很积极,有时候推迟几天没问他要,他就会主动问‘是不是要交党费了’。”
今年10月11日下午,梁立东又去看望他。王老一见到他,就开始摸自己军上衣胸口处的两个口袋。先摸摸左边口袋,掏出一本红彤彤的党费证,又摸摸右边口袋,摸出了一沓钱。王老从中抽出几张零钞,口中念道:“你终于来了,党费不交,我这心里不踏实。”梁立东感慨地说,这就是一位老红军对党最质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