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老:身边人眼中的三位百岁老红军

来源:江西文明网作者:张天清 张 晶 毛江凡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12-23 14:29

 

赣州市人民医院护士与王承登合影。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 “生命不息,奋战不止,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永远都忘不了和杜老在一起读书的日子。他用实际行动带动我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这对我今后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九江市干休所副所长王培甫,对杜宏鉴认真学习的精神由衷敬佩。

2013年3月,王培甫从部队转业后,安置在九江市老干部休养所工作。那一年,老红军杜宏鉴已近百岁。按照所里分工,他主要协助领导负责组织老干部的学习。

“每天一上班,我先来到学习活动室等杜老来,为他挑选一些他喜欢的书。杜老有一本学习手册,读过的书和一些主要内容都会摘抄在手册上。他不满足于自己读,还总是鼓励我和他一起读。每读完一本,就要和我交流心得。杜老还常常组织其他老干部一起读书、座谈。有一句话,他常挂在嘴边:‘生命不息,奋战不止,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王培甫说,那些和杜老一起读书的日子,深深镌刻在他的心里。

最让王培甫难忘的是,2015年5月的一天,杜老向他要一本《龚全珍日记》,他跑遍了城区大小书店都没找到。市新华书店的业务员告诉他,这本书刚出版,很快书店就会有卖的,让他等一等。但杜老很着急,一次次找到王培甫说:“我们共同想办法一定早点找到这本书。”

后来,王培甫想方设法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的相关内容,并整理打印、装订成册。当他把这本自制的书送到杜老手中时,杜老迫不及待地翻看内容。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紧紧地握着王培甫的手长时间不放,嘴唇微颤,许久才蹦出了几个字:“对,就是这本书。谢谢你!”

老红军曾广昌,毕业于瑞金红军卫校。革命战争年代曾在中央医疗小组工作,为中央首长们看病,是军中有名的医生。曾老一辈子好学、好钻研,离休后也不闲着,喜欢读书,尤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书籍。看完后,他就给老干部们讲,告诉大家一些医疗保健常识。

照顾曾老的护士曾韵雯说,曾老当了一辈子军医,医术精湛。他经常和我们交流业务知识。我给他打针时,他常常鼓励我:“好样的,你的注射技术挺不错!”曾老常说,现在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你们年轻人要多学习、多实践、多进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我想帮帮他们,捐2万块钱,为他们做点事”

老红军王承登,离休后常常发挥余热,以关心帮助他人为乐。

赣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护士长刘艳秀,负责王老的医疗看护工作。“王老对护士们很好。平日,他有什么好吃的,都要拿到护士站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很细心,总是医生包一袋,护士包一袋,走时还不忘叮嘱我们说‘给上晚班的护士也留一点’。有一次,他发现一个护士连续上了四五天班。第二天,他就找到我说,这样排班不合理,护士连续加班会顾不到家,影响人家家庭。我赶紧答应以后一定注意。”刘艳秀说,这些年,王老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大家,时时刻刻温暖着大家。

2017年7月,梁立东去医院看望王承登。王老说:“我在电视上看到还有一些老表生活有困难,我的工资还可以。我想帮帮他们,捐2万块钱,为他们做点事。你帮我想想看怎么做。”

梁立东听后很感动,回单位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去了王承登的老家——兴国县城岗乡大获村实地了解情况,发现城岗乡大获村条件挺不错,也不是贫困乡,而邻近的龙口镇障下村还很贫困,连村卫生室都没有。

回来后,他把这一情况告诉王老:“为障下村捐建一个卫生室好不好?”老人一听立即说好,只要能帮到乡亲们他就高兴。

2018年2月,障下村卫生室挂牌投入使用。看到乡亲发来的村民们在卫生室看病的照片,王承登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