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老:身边人眼中的三位百岁老红军

来源:江西文明网作者:张天清 张 晶 毛江凡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12-23 14:29

 

曾广昌和部队官兵、医护人员在一起。(资料图)

■ “不管走到哪,都要宣传好红色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让我们感动的是,老红军们的身上不仅闪耀着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还身体力行,在人生暮年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生命里一件重要的事来践行。

“我认识杜老已经超过30年,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杜老离休后不忘发挥余热,经常以顾问的身份参加学校、社团、部队组织的传统教育活动,一次次地给大家讲长征的故事。”九江市干休所所长钟祥焱感慨地说,“杜老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讲长征的故事、讲革命的故事。他总是说,只有让孩子们更加了解那段红色历史,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甘祖昌的女儿甘仁荣回忆说,2016年以前,母亲龚全珍每年都会到九江住上一两个月,每次来都要给杜老打电话问好,有时候也会去干休所看望杜老。杜老看到母亲非常激动,一见面就会聊战争年代的事,一同感慨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甘仁荣和红六军团后代巡访团时常一同去看望杜老。杜宏鉴见到他们特别开心,总是要他们给自己讲讲巡访团在各地宣讲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不管走到哪,都要宣传好红色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要接过父辈们的旗帜。”

今年7月1日,武警九江支队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金宛亮带领3名战士前往杜宏鉴家里,看望老人,并在老人的见证下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杜老的儿子杜江源告诉我们,驻九江的武警官兵每年7月1日都要到家中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聆听父亲讲红色故事。这么多年,官兵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每逢“七一”到杜宏鉴家开展红色教育的传统,一直没有变。

老红军曾广昌,同样不遗余力地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休以来,他不忘初心,发挥余热,在身体条件还不错时,经常根据组织安排,来到院校、社区、工厂中去宣讲,并且对大学生上门拜访的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都十分热心。

曾广昌曾说,他是个幸运儿。一个目不识丁的13岁穷孩子,因为红军来了,被送进了列宁小学免费上学。16岁参加红军后,又被送往宁都青塘后方第二医院学习,当看护生。17岁被选送到位于叶坪洋岗下村的瑞金红军卫生学校学习,而且是跟医术高明的傅连暲、李治等老师学习,自己的成长全靠党的栽培,党的恩情大如天。作为一个革命者,不仅要永远跟党走,还要把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 “希望你们年轻一代继续艰苦奋斗,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曾广昌的儿子曾铁军告诉我们:“父亲常说,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打不了胜仗;没有这种精神,也就没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曾铁军说,在一次红色精神宣讲会上,父亲曾回忆道,过去国民党想在川藏地区修一条铁路,由于环境太艰苦,一直没有修成。但中国共产党人修成了,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是为群众办事的。过去,老百姓生活很苦,很多人辛苦一年连饭都吃不上。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现在,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任务!

“父亲说完这些话后,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曾铁军的话语间充满了骄傲。

几年前,老红军王承登曾写下这样的百岁感言:“我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80多年党龄。战争在我身上留下了多处永久的印记,同样难以磨灭的,是那些艰难岁月里的坚贞、忠诚和信仰,哪怕风云变幻、岁月漫长,我的信念也从未改变。我们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把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他还写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希望年轻一代要热爱我们的党,要吃苦耐劳,不要贪图享受,要继续艰苦奋斗,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一位百岁老红军对“信仰不老”最生动的诠释,更是他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

今天,我们走近3位期颐之年的老红军,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繁荣富强,正是无数英雄前辈浴血奋斗创造的。而牢记英雄们的嘱托,接过先辈们的旗帜,是对他们最崇高的致敬,也是对这个壮丽时代最响亮的回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