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杨庆民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做好战“疫”防控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探析

作者:■马宏省

摘 要:“信息疫情”伴随“病毒疫情”大量出现,有敌对势力造谣污蔑,有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有东拼西凑旧文翻炒;“信息疫情”成因复杂,主要是恐惧让人更容易相信谣言,有人故意“带节奏”,信息发布不及时,谣言传播方式多样;主流媒体要发挥主力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受众增强辨别力,对谣言敢于亮剑,同时严肃宣传纪律。

关键词:信息疫情;主流媒体 ;舆论引导;风向标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一些谣言也伴随着病毒爆发肆虐,并借助于网络和社交媒体呈现裂变式传播,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信息疫情”。当好舆论引导风向标,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一、“信息疫情”伴随“病毒疫情”频频出现

2020年春节前后,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谣言呈现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系统梳理分析这些影响恶劣的谣言,其编造方式、呈现形式等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敌对势力造谣污蔑

这是一些恶毒谣言的来源主渠道。突出表现在对政府公信力的诋毁、对军队的恶意关联、对科研工作者的栽赃,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打击上。

如“某人因病毒泄露死亡”“军方接管XX”等。这些谣言不仅对相关人员造成极大伤害,更扰乱了人心,影响了抗疫。此类来自境外的谣言,有的类似“白头盔”组织假冒医务人员拍摄的视频和图片,有的冒充境内网民蓄意制造地域矛盾,有的借助热点事件制造针对政府和官员的不良情绪,有的借疫生事损害军队军人形象,等等。此类谣言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一是谣言的制造模式比较专业,往往采取“境外批量制造,境内分发传播;以社交平台发起,多渠道跟进扩散”等专业方法,传播有效性高;二是谣言的诋毁目标日趋精确化,表达形式故意迎合特定群体;三是传播渠道隐蔽多元,通过使用文字图像处理软件等方式加密传播,躲避监管。

(二)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此类谣言的内容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突出表现在个人如何预防被传染、各地发生了什么疫情,以及在疫情防控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等等。

通过整理分析上百条所谓“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可以看出,这些谣言很具迷惑性:有的假借专家的口吻说“XX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有的盲目想当然说“含大蒜胜过使用口腔药物”,还有的误导人们养成不良生活习惯说“吸烟、喝酒能预防病毒感染”,等等。此类谣言非专业权威人士很难辟谣,让很多网民一不小心就会“中招”。还有的谣言是一些网民添油加醋、危言耸听,为制造聊天话题散布的。某市一名网民在微信群内发布当地有人被确诊、千把人要隔离等不实信息,某县两名网民编造某超市有人感染病毒等虚假消息,均被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在中国警察网发布的《别再散播疫情谣言了!已有多人被警方拘留》一文中,公布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类似案例。

此类谣言的特点是,一些造谣者主观恶意不大,有的是出于惊慌心理发布小道消息,有的是抱着吸引关注等想法编造身边的疫情,有的是无聊之时无事生非。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社会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东拼西凑旧文翻炒

这类谣言以各种“猜测”居多。有的是把以前报刊上的不同文章进行剪辑拼接,谎称是权威媒体近期所发;有的是借一些特定身份人的名义,发表耸人听闻的观点;有的是把网上的一些旧闻,通过“嫁接”等手段恶意传播……

有的自媒体甚至公然把造谣黑手伸向军队官方媒体,把多年前媒体发表过的、与疫情丝毫无关的文章重新拼凑起来,伪装成近日军队权威媒体刊发的针对疫情的文章,造成了一些人思想混乱甚至惊慌失措。还有的网民把以前发生在其他省市、与疫情防控完全无关的刑事案件血腥视频、图片,造谣为当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有人强行出村,将村口值岗人员当场砍死”的虚假信息,发送到多个微信群。此类造谣者的目的,不少是为了赚取流量、引睛吸粉,无底线地蹭热点骗取关注。

二、全媒体时代“信息疫情”成因复杂,危害性大

全媒体时代,越是耸人听闻的谣言,有时候越会获得裂变式传播,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一)恐惧心理让人们更容易相信谣言

随着疫情的爆发和防控力度的增强,特别是在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疫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和紧张心理。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越是处在特别焦虑和困境之中,越会选择相信谣言。当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很多人的理性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主流信息能力等,往往会有所下降,甚至会选择“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人们相信谣言,有时是因为恐惧而找依托,有时是因希望找安慰。特别是一些如何预防病毒的谣言,在人们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貌似给了大家实实在在的“招数”,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很多人在这时候往往更愿意接受意见建议,于是类似“穿毛绒绒的衣服更易吸附病毒”“熏醋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谣言,更容易让人相信和传播。特别是容易被一些老人当成关爱子女、亲友的“良策”到处转发。

(二)某些人故意“带节奏”扰乱视听

在谣言的形成链条中,制造谣言只是其中的一环,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环;“给谣言穿上真相的马甲”,让更多人受到误导,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许多谣言在境外制作完成后,如何传播到境内,如何更有效影响网民,其中就必不可少需要“中间宿主”,他们就是所谓在网络上“带节奏”的“带路党”等。这些人往往用一些倾向性转发、诱导性评论,引诱受众的思路朝着他们设计的方向走,从而达到误导舆论的效果。

他们对谣言的传播,有时设计得非常巧妙。让人猛看起来是在转发求证、甚至是在质疑,但真实目的却是误导性的,是为了让谣言更加扩散。这种“带节奏”反映的是他们的一种议题设置能力,很有迷惑性。有时网民在社交群组中的几句讨论,在网络平台中的几句点评,就让他们阴谋得逞了。因此,越是形势复杂,越是让人不容易看清真相之时,越需要广大网民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立场;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大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信息发布的不及时加速谣言生成

有学者给出了一个谣言的生成和传播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二者是一个乘法关系,也就是说,事件的重要性越大、关注度越高,事实越模糊不清、官方的消息越少,越会加速谣言的生成和扩散。反过来说,如果事件得到了及时回应,没有了模糊地带,后面一个乘数为“0”,那得出的乘积也就是“0”。

新冠肺炎疫情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疫情防控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的需求很高。如果职能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和调查结果,权威信息无法及时消除大众疑虑,公众在没法获取准确信息的时候,各种小道消息和虚假信息就会乘虚而入误导网民,进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权威信息的发布往往需要时间进行调查核实,这就与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也是谣言生成的重要时间点。如何尽量缩短这个“时间差”,是减少谣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网络时代谣言传播方式更加多样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这给谣言的编造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

传播速度更快。网络的匿名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上网者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会在有意无意中减退,有人在娱乐、发泄等心态下更容易造谣传谣;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以进行传播,比起传统媒体时代,谣言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极容易出现超大规模扩散现象。

传播的人更有“可信度”。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群组的广泛应用,让网民在熟人关系中更有“趋同”效应。因为是现实中的亲朋好友发送的,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圈对圈的群体传播给谣言增添了可信性,而且不利于澄清。

传播行为更加便捷。除了一些常见的谣言传播途径外,朋友圈的推送和点赞、互联网群组的讨论等,是更加隐蔽的扩散方法。不少互联网群组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有的人的朋友圈、QQ空间覆盖面极广,容易形成多层次、立体复合的传播。

三、主流媒体应当发挥防控“信息疫情”的主力作用

无论各种自媒体声音如何嘈杂,无论谣言生成传播途径如何多元,在广大网民心中,最有信任感的还是主流媒体;在澄清谣言、引导舆论、稳定人心上,主流媒体往往能发挥一锤定音的功效。

(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

谣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清除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土壤,在于快速、全面地发布权威真实信息,及时高效满足社会的需要。信息发布越多越丰富,谣言的存在空间就越小越无立足之地。

在发布权威信息方面,主流媒体存在其他渠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流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可以架起职能部门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是公众实现知情权的主要渠道。人们对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信任度非常高。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每天发布各地确诊人数、疑似病例、病亡人数和出院人数等,就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不单指传统媒体,更包括主流媒体旗舰下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和融媒体建设。《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台积累了大量粉丝,关键时刻一旦发声,就能够实现“刷屏”之势。主流媒体的优势还在于有强大的采访力量,可以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和全面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和零散化;可以对相关传言进行客观核实,矫正网络舆论的不正确信息。

(二)巧妙引导受众增强个人辨别能力

抵制各种谣言和负面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帮助广大网民擦亮自己的眼睛。如果大众能够对谣言辨识技巧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法”,提高了对“信息疫情”的“免疫力”,那防控起来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网民对不实信息的辨别能力,主流媒体大有可为。除了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提高大家在谣言面前的政治定力外,还可以普及相关的科学、法律、社会、新闻和生活常识,引导大家掌握相应的“辟谣神器”。尤其对在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主流媒体更要及时做到不缺席、不失语,在报道和求证中作出正面解读,让网民尽早看到真相。

很多网络谣言是明显违反基本常识的,主流媒体就要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教给大家一些识别的方法,如一度在网上疯传的洗热水澡、喝酒、抽烟等可预防新冠肺炎等,《人民日报》就做成图片,教给网民正确的辟谣知识;广州、南京、杭州、郑州、西安、西宁、武汉等地的主流媒体,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对一些谣言说明事实真相,不仅消除了许多人的疑虑,还告诉了公众一些甄别技巧。还有一些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活泼、很接地气。比如一些官方抖音账号发布的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村干部通过大喇叭对村民的方言喊话,其他平台发布的各地防疫诙谐标语、演唱的抗疫豫剧清唱,中国军网的配乐诗朗诵等,都有效提高了大家识别信息的素养。

(三)面对谣言敢于亮剑做好舆论斗争

辟谣也是作战,主流媒体要敢于同造谣诬蔑的信息直接交锋。“狭路相逢勇者胜”,对敌对势力明显不怀好意的栽赃陷害、政治煽动、抹黑诋毁等,要旗帜鲜明地与他们正面对抗,敢于亮剑,打好舆论斗争的主动仗。

很多“信息疫情”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尖锐的一种现实表现,是“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的搏斗。主流媒体要坚持党性原则,立场坚定强化责任意识,勇于站在风口浪尖表明立场,敢于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做到大局当前有主见、大事当前勇担当,切实肩负起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谣言,抓住疫情防控中某些群众有看法的人和事,无限扩大,借题发挥,把矛头对准我们的制度体制,企图抹黑攻击党和政府,动摇人们的信仰信念。对这些行为,主流媒体要及时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和丑恶嘴脸。特别对那些诋毁一线抗疫英模、恶意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要鲜明亮出自己的态度,不让那些造谣生事、浑水摸鱼、煽风点火、信口雌黄的人有机可乘。

(四)严肃宣传纪律防止出现导向问题

主流媒体做好疫情防控中的舆论引导工作,一条基本的底线就是要做好“安全生产”,严防各种宣传事故的发生。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哪怕一个细小的差错,有时也会引发巨大的负面效应,轻则影响媒体形象和公信力,重则会被人负面解读、恶意攻击,甚至会制造新的“信息疫情”。

转发境外信息一定要慎重。对境外网络或者媒体上的信息,一定要核实清楚再转发,不能人云亦云随风起舞,不知不觉当成了别人的“传声筒”,上了对方的当;特别是对来源不明、没有权威出处的信息,千万不能以质疑、求证的名义“逆向传播”,倒灌至境内舆论场。

严把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决不能出现摆拍、造假等“编造”新闻的现象发生。全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方式非常多元,任何造假的新闻,都会很快露出马脚,被网友“扒”个底朝天。

谨防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正面宣传一定要讲求效果,谨防用力过猛;从严核实新闻细节,用“逆向思维”经得住网民“反问”。特别是对一线抗疫人员的宣传,不能过度卖“惨”,不能有违人情和人性,不能无限拔高。

严防各种差错。在抗疫宣传中,个别媒体因为抢发没被核实的网传信息、编辑不同稿件时出现内容错乱等,引发了负面舆情。这说明,越是在这种时期,越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强化“政治家办报”的意识,坚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一审稿标准,严防各类宣传事故的发生。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舆情信息部副主任、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