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浅议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建设

作者:■王胜男 何雯静

摘 要:军事话语能力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形成融通中外的军事话语能力,是一道时代课题。本文从多维度探讨了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我军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提升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军事斗争准备;军事话语能力;软实力;国际传播

军事话语能力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当下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语境,围绕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形成对我军军事思想与战略、军事训练、战争活动等具有解释力、支撑力和引导力且能融通中外的军事话语能力,是一道时代课题。

一、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选择

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围绕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形成融通中外的军事话语能力建设,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是紧抓机遇破解“西强我弱”话语困境的现实需要

在国际话语格局中,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依然掌控着世界的媒介图景。南海争端、边境军事冲突中敌对国家极力为我贴上“强势”“咄咄逼人”的标签,妄图在我军的形象上涂抹成干扰地区和平的色彩。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政策”“中国方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希望听见、看到真实的中国话语和深度解读。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广泛认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合作才能共赢。从话语建构视角看,“命运共同体”可以理解为国际话语共同体,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处同一话语格局,彼此信息互通,必须加强合作才能构建良好的舆论话语秩序,这一背景形成了世界话语体系中的交汇点,为我军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是有效塑造态势实现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们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最根本的还是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因此,必须建构起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军事话语体系,通过有效传播,使话语成为不断塑造于我有利的整体态势,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意图。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曾引用利德尔·哈特的话说:“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谋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创造于我有利、于敌不利的态势是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从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看,有效应对挑衅,必须对我军事斗争准备中的理论创新、实战能力、战斗意志及武器研发等内容进行信息转换,生成具有威慑力的军事话语,加强对涉及我国核心利益和事关国家安全议题的议定和进程的控制力,在话语对抗中既敢于向对手说“不”,又敢于向友方“示好”,通过“恩威并施”,来影响“游戏规则”,有效化解危机,主动塑造态势,为较好实现我战略目的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军事话语能力建设,是军事斗争中占据道义高地的实践要求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政治目的的进步或反动,决定着战争的正义性或非正义性,而战争的性质决定着人心向背,从而对战争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必须清醒看到,没有实力的正义是无力的正义,有理有义又有力,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夺取正义战争的胜利。古今中外的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在中国古代,许多战斗檄文义正词严、文情并茂、酣畅淋漓,具有极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鼓舞着将士们的斗争意志。美国尽管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仍然为每次战争寻找“正当理由”。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为维护自己在海湾的利益,以“保护自由民主”“维护世界和平”为借口,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在国内外形成了“伊拉克违反国际法”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战争的政治性。信息网络时代,战争双方更善于通过传媒影响力“美化”自己,丑化对方,想方设法占领道义高地。现代条件下无论军事实力如何强大,武器装备怎么先进,军事话语对战争正义性的阐释都是保护自己、孤立敌人的有力武器,是现代战争制胜的重要方面和题中应有之义。

二、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军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在军事话语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与我军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相比,有些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

一是公众视域下的军事话语修辞能力亟待提高。话语修辞是指运用各种语文材料或各种表现手法修饰文字词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以获得最佳话语表现力的方式。一方面,军事话语主体表达的感召力不足。我军军事话语更多是文本表现形式或是有准备的主题发言,官兵直接面对公众、镜头时对信息的解释、润色能力不够,导致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打了折扣。我们一直在加大军事理论创新步伐,但简明有力,直慑人心的话语还相对少,能够有效传达中国军队战略发展态势、中国军人维护和平正义形象的话语不多。另一方面,公众对军事话语的解读缺乏理性认知。公众面对负面涉军信息更多的是以情绪的宣泄代替理性的修辞说服,严重削弱了军事话语的修辞效果。

二是军事话语信息结构中仍存在“八股”形态。近年来,媒体关于军事新闻的报道更加关注军人个体的价值体现,也逐步与国际媒体经验相融合,但长期固化的话语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比如,宣传中存在的中国军队、军人中“高大上”的典型视角已逐渐被冲淡,但故事结构化、标签化、空洞化的问题依然存在,话语可感度不强,难以引发共情。军事话语传播程式更多是建立在国家权威基础之上的政治宣传,缺乏更有效的感染力。再如,虽然我们在涉军热点敏感问题上加大了议程设置的力度,但总是被外媒设置的反面议题冲淡抵消,我军军事行动合法性的阐释在国际舆论场中仍不占上风,缺少适合我国国情军情、符合国家安全需求、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军事话语体系的新阐释。

三是军事话语对具有人类普遍价值属性的问题关照不够。一方面,军事话语总是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向外传达政治价值取向,因此失去话语的亲和力,造成误读误判。另一方面,为了淡化政治色彩,又产生了庸俗化、娱乐化倾向,缺少了深刻的思想性,缺少了人性层次上的思想交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时刻警惕,话语阵地的归属权非此即彼,有时支持的声音弱化就意味着阵地的失守,必须更加关注如何使军事话语在激发情感共鸣中赢得人心。

三、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开创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事话语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着眼全局,统筹推进。

一是深刻把握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任务,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必须确立根本导向,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总体安全需求,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生动实践为内容,为夺取我军在军事斗争中的主动权提供有效保证。军事话语的根本功能是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军事话语权。“硬实力”的彰显,展示我国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布局和谋略、实战能力和战斗意志;“软实力”的传播,既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先进军事思想,也要加强对国家或军事领导人有关国防军事的重要讲话言论、我军发展战略、国防白皮书等内容的解读,利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联合军事演习等契机,加强话语传播。我军新时代军事话语体系还必须紧盯强敌对手。不知对手,哪来对策?不盯强敌,哪来高招?军事话语要较好地实现作战功能,不仅要能够实现与强敌对手基本的语言交锋对抗,还必须深入研究其话语体系以为我所用,找到直击要害的突破口,在多层面的博弈中占得先机。

二是着眼优化军事斗争准备的信息环境,加强军事话语传播的积极性有效性。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构建适合国情军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军事话语传播体系,形成传播合力。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作用,形成官方和民间相结合、军队和地方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传媒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紧抓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迅速崛起的机遇,借力民间和社交网络,主动开设军事信息发布平台,将网络社交媒体打造为军事话语传播的新型战场,实现军事话语的本土化信息生产加工。同时,还应该加强舆论引导。涉军信息的舆论引导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进行设计布局、采取行动,善于用政治的观点分析观察和处理问题,牢牢把握相关信息发布权、话语解释权和舆论引导权。要逐步完善舆论引导联动机制,在军内建立联通各级的一体化组织协调机构,形成军地联动、军民联合、信息联通、特情联控、处置联动等全方位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升媒介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官兵是军事话语最好的讲述者。2009年,美陆军就专门组建网络与社交媒体部,训练官兵利用社交媒体塑造正面形象,快捷高效地收集、传播、分享、发布信息,化解和消除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提升官兵对社交媒体的运用、管理能力。我们应加强官兵对信息传播方式的认知和灵活有效的话语掌控力的培训,高级领导干部要具备科学运用传播规律开展军事外交、进行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置的能力。

三是重在阐释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意义,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推动军事话语“走出去”。要通过直接易懂、融通中外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把“我们要讲的”和“他们想听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话语风格。提出自己的独创性话语。提炼具有我军特色且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包容的标识性概念,形成我军对外传播的“名片”和“符号”。人格化的文化符号让国外受众一听就懂,又无比亲切。要致力于打造“中国军队符号”,特别是人格化的“中国军人符号”,使其成为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最好通行证。军事话语传播要用“软话题”。杨振武曾讲:“当前,国际舆论话语更多地采用经济、文化、娱乐类‘软话题’,日益呈现‘夹带式’政治传播的特点。这提示,我们的对外传播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多用经济、文化、科学等话题,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故事,真情而巧妙地诉说中国价值。”军事话语要从软话题切入,从关系人物个体命运的小事入手,逐步靠近军事斗争的大主题,让受众对我军军事话语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同。发现世界文明的最大公约数。任何话语必须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性,激发人性的共鸣,打破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才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影片《流浪地球》实现了国内外票房的双赢,它表达的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集体主义精神胜利的赞颂。军事话语具有斗争性、对抗性,更要打破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藩篱,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同一性,多些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军事话语,占领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用我们的价值观赢得人心。

(作者单位:火箭军研究院建设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