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改装成靶机 美国空军进入三代靶机时代

来源:《环球军事》作者:丁大炜 郑大壮责任编辑:姚远
2015-07-10 06:56
QF-16“全尺寸靶机”驾驶舱内部。

双模应用

“全尺寸靶机”均有有人驾驶和遥控操纵两种工作模式。尽管美国空军曾对外宣称QF-4为“无人靶机”,该机实则拥有有人驾驶模式,只是很少使用罢了。与QF-4类似,QF-16的设计也采用了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有人,一种无人。笔者认为,这种独特的“双模制式”一方面考虑到了QF-16毕竟为三代靶机,相对QF-4这种老掉牙的飞机而言还是相当有利用价值,如果全部作为无人机将其击毁难免有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QF-16项目从提出到服役不过几年时间,虽然有着成本低见效快和无人操控装备发达等优势,但毕竟整体成熟度还是不够,无论无人操控技术多先进,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和飞行技巧是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有人模式能够使该机发挥出更大效用。

首先我们来看有人模式。QF-16在这个模式中通常要执行追踪模拟或武器系统测试等常规任务。工作过程中,QF-16至少要爬升至12000米上下的飞行高度,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4马赫,并要完成横滚、半滚倒转、7G的空中急转等一系列动作,这样才能模拟出现役三代机的性能,为其他战斗机提供追踪模拟,必要时提供瞄准训练。在进行武器系统测试时,飞行员所面对的都是真机能够模拟多种目标与飞行状态,可以使用新型空对空武器进行瞄准和模拟攻击,这样使得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及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准更符合需求,唯独就是不能发射实弹攻击靶机,但已经非常接近于实战环境。同时,由于QF-16的内部空间较大,足以加装更多的电子干扰设备,也可以进行复杂电磁环境的实战模拟演练。

接下来看看无人操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QF-16能够自动起降飞行,通常都是执行实弹发射将其击落等任务。其中,防空导弹将其摧毁和战斗机将其摧毁都是高风险演练。地面操控人员遥控起飞,并可同时指挥4架甚至8架QF-16编队飞行,可事先规划好航线及机动动作,地面人员只负责数据的收集。起初,地面或是空中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将不加装战斗部,一旦将QF-16击中,则地面终端和机载记录仪便开始记下数据。如果是测试最新型导弹的性能,则要加装战斗部。此外,无人模式下,QF-16应安装有自毁系统,在起飞前将其激活,确保在失去控制后不会伤及无辜。

两种模式是根据不同的试验和训练需要来确定的,但无论哪种模式,美国空军都恪守“物尽其用”的原则,如果QF-16在装有战斗部的“毁灭飞行”中被击落则要求数据的最优化,如果没有坠落,那么QF-16将返回基地并关闭自毁系统,等待下一次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