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身披钢铁装甲的“海上堡垒”,火炮性能随之升级,人类海战史开启了“矛”与“盾”的时代——

火炮与铁甲的“二人转”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吴珅 张辉 翁而迪责任编辑:康哲
2015-10-24 05:02

导 读

上回说到,爆破弹、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让风帆与火炮这一驰骋大洋数百年的“黄金搭档”分道扬镳,身披装甲的铁甲战舰成为海洋上的新霸主。

铁甲舰强悍的防护力不仅将木质风帆战舰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也让有“战争之神”美誉的火炮一度威风扫地。不管是爆破弹还是实心弹,都无法穿透厚重的钢铁装甲。“强化装甲硬度抵御炮弹轰击”“革新火炮技术击破装甲防御”,想知道铁甲战舰时代各国海军是如何在火炮与装甲的拉锯战中各领风骚?本回为您一一分解。

“铁甲怪物”实现刀枪不入

锡诺普海战后,如何防御爆破弹造成的巨大伤害提上了各国海军的议程。1858年,法国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配备钢铁装甲的“光荣”号。英国也不甘落后,建造了更为强大的“勇士”号铁甲舰。

最早的铁甲舰诞生于欧洲,但第一次蒸汽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却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打响。1862年3月8日上午,汉普顿锚地,北方海军派出炮艇侦查南方海军的动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不停地冒着黑烟”的铁甲怪物——南军的秘密武器“弗吉尼亚”号。战斗打响后,北方海军密集的爆破弹打在“弗吉尼亚”号身上,弹片却四处迸飞,对它毫无伤害,实心炮弹也顶多能在这个铁家伙的身上留下一个个浅浅的凹坑,而当“弗吉尼亚”号还手后,北方海军2艘大型木质战舰相继被击沉。

3月9日,正当南军准备如法炮制之时,装备了旋转炮塔的北军铁甲舰“莫尼特”号也赶到了战场。在长达4个小时的战斗里,两个铁甲怪物像拳击手一样扭打在一起,在各种距离、各种角度展开火炮对射,但即使炮弹都全部打光,它们也无法穿透对方厚重的钢铁装甲,以至于“弗吉尼亚”号甚至想利用吨位优势撞沉“莫尼特”号。

“木质战船不敌铁甲战舰”“大炮敌不过铁甲”,汉普顿锚地之战和之后的利萨海战,这一观点逐渐被各国海军接受,铁甲战舰时代正式到来。

“破浪飞鱼”催生新兴舰种

英国的“不屈”号、德国的“萨克森”号、美国的“德克萨斯”号,汉普顿锚地之战后,各国海军掀起了铁甲舰建造的高潮,当时的清政府也从德国购得“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钢铁装甲带来的巨大优势一方面让铁甲舰成为了炸不沉的“海上堡垒”,另一方面也促使了鱼雷等新型武器的研发。

最早的鱼雷由英国人怀特黑德设计,并于19世纪70年代进入各国海军服役,专门用于发射鱼雷的快艇也随之出现。到19世纪90年代,大威力鱼雷已经可以摧毁当时世界上的任何大型战舰。鱼雷投入实战,不仅终结了铁甲舰“刀枪不入”的神话,也将海战从平面空间带到了立体空间,而鱼雷快艇凭借体积小、航速高的优势发起的突袭更是给大型铁甲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应对鱼雷快艇的威胁,驱逐舰这一新舰种应运而生。1893年,第一艘驱逐舰“哈沃克”号在英国海军下水服役。虽然也拥有钢铁制成的舰身,“哈沃克”号却没有“不屈”号那样数量众多的大口径火炮,排水量也小得可怜,但它极高的航速足以追赶和拦截当时各国的鱼雷快艇,为大型铁甲舰提供保护。到20世纪初期,安装了较重型火炮和大口径鱼雷发射管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快艇的同时还可以对敌舰进行鱼雷攻击。

“战争之神”完成浴火重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哈维钢、克虏伯钢相继出现,让铁甲舰的装甲强度进一步提升。到日俄对马海战时,双方的主力舰艇均配备了新型装甲,“谁也没法击沉谁”的剧情似乎又要出现。

战斗打响后,俄舰冒起的浓浓黑烟和熊熊大火,让“大炮敌不过装甲”成为历史。相比铁甲舰刚出现时的前膛装滑膛炮,此时的火炮不管是口径、威力还是射击距离均有了质的飞跃,加装了下濑炸药的日本爆破弹,只用了两次齐射,就让配备了新式装甲的俄军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变成了一条废船。

在这场战斗中,日俄大口径舰炮比是17∶45,中口径舰炮为160∶120,但日舰的大口径舰炮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测距仪,极大地提高了舰炮射击的精确度,在射击时更是采取了横队阵形,让全舰火炮均能开火,最终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赢得了压倒性胜利。

此后,各国海军纷纷认识到,火炮技术的革新已经足以威胁到身披厚重装甲的铁甲战舰。为了取得海战的胜利,更大的口径、更厚的装甲、更强的动力成为西方国家造舰的新标准。伴随着英国无畏级战舰的下水,大舰巨炮时代即将来临,这一时期又会出现哪些新型战舰?给海战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请看下回分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