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9亿美元的海基X波段雷达有何独特之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安豪 周小滔责任编辑:姚远
2016-06-20 08:30

新闻提示

海基 X 波段雷达(简称“SBX”) 是一套安装在海上平台的反导雷达,它曾作为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核心部件,与前沿舰船监视系统、天基预警系统以及多个陆基雷达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导弹防御网,可全方位保护美国本土安全。

有消息称,“SBX”价值约9亿美元,曾被美军誉为反导系统的“明日之星”,它的一举一动备受媒体关注。这款雷达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作战效能怎样?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庞大外形——

撑起两千吨巨球

“SBX”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庞大”。的确,这样一个怪物无疑是雷达中的“巨无霸”,整个雷达架设在一个巨大的海上平台上。这个平台由挪威设计、俄罗斯制造的移动海底石油钻探平台改造而成,属于五代半潜水半推进平台,其底部是两个平行船体,每个船体上有3根巨大支柱,共同支撑着顶部平台。平台大小超过一个足球场,并装配着居住舱、工作间、发电站、驾驶室以及一体化战斗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当然,平台上的主角是“SBX”,该雷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控阵天线,总重约2000吨,共有69000多个收发单元。据说,当年为把这个巨大的天线吊到平台上,动用了一台起重能力达1.25万吨的重型吊车。

“SBX”看似一颗巨型高尔夫球,这种奇特设计主要是由美军作战要求所决定的:要在千里之外发现导弹,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选用有源相控阵雷达。而对于这种雷达而言,天线是关键部件,往往是由多个收发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而且天线尺寸越大,探测的距离就越远。因此,“SBX”采用巨大的天线阵,可使雷达追踪极远距离的目标。当然付出的代价是外形庞大,且质量大得惊人。

曾经,如何在海上托起如此巨大的雷达是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个瓶颈问题。最终,波音公司设计出采用海上钻井平台作为雷达基座的方案。此设计能经受208千米/时的狂风和“百年一遇”的海上雷暴袭击,稳定性很强。此外,经改进,它还增加了动力系统,能够在水面上航行,不用拖船,可自动驶往部署海域。

探测力强——

可识别真假弹头

美军曾对“SBX”信心满满,因为它拥有最先进的导弹跟踪技术。“SBX”的分辨率高达15厘米,能够发现数千公里外的一个棒球大小的物体,并能识别导弹的真假弹头,协同观测太空碎片、航天飞机的运动。这样一部监控能力既远又准的雷达,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千里眼”。

“SBX”具备“高、快”的特点。首先,该雷达天线可以旋转,这样设计使得“SBX”可监控非常高的目标,比如处于大气层之外的弹头。再者,它能快速计算导弹弹道,实时进行雷达成像,并迅速将最新数据、图像上传到指挥中心。

从技术上讲,“SBX”的扫描距离和探测能力远超普通雷达,无需靠近目标区域也能发挥作用,甚至可探测到地球另一端进行的发射任务。这意味着,虽然它停靠在母港艾达克岛,距离东亚很远,但仍可追踪到在亚太地区上方的导弹,并准确获取导弹飞行数据。另外,“SBX”可以在海面上自主航行,航速可达13千米/小时,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部署到预定海域。

问题颇多——

招致质疑声不断

尽管“SBX”能够发现远距离的目标,但它的探测视角极为狭窄,其实用性也备受争议。和传统雷达90°-120°的探测视角相比,该雷达的探测视角只有25°,每次只能监测较小视野内的目标,却无法有效监控大范围内的导弹情况。而面对一串混杂着诱饵的导弹时,它就捉襟见肘了。因为重新调整雷达指向并搜索跟踪,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言,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操作过程。显然,作为一部反导雷达,“SBX”进行一次大范围扫描耗时较长,难以满足导弹防御系统的快速反应需求。

“SBX”的作战可靠性有待检验。有媒体报道,该雷达已沦为累计耗资22亿美元的废物。原因有二:其一,目前该雷达仍主要是用于反导试验和卫星跟踪测试。因此,美军只把“SBX”看作测试装备而非作战系统中的组成,在突然袭击中, 也许因位置不佳而不能发挥作用。“SBX”虽然可以移动,但移动速度较慢,需要时间来重新部署。其二,该雷达只有有限的“出勤率”。一年内大部分时间要么停泊在港口内无所事事,要么进行维修保养。甚至有人认为,这个项目是一次昂贵的失误!

安全问题同样引起美军关注。为探测较远距离目标,该雷达的发射功率超强,这样对操控者而言却是一种威胁。另外,对于雷达前方的民航飞机、战机而言,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也有人指出,“SBX”的隐蔽性差,因为较为醒目,移动缓慢,实战中容易被对手发现,成为战场上的活靶子。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