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坦克插上信息化“翅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钱晓虎 韩成 万东明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3-16 04:01

军工报国,研制我国第一辆信息化坦克

研制国产主战坦克是毛明一直以来的梦想。

作为陆军突击装备,坦克最早出现于一战,成名于二战,并因此确立了在陆战中的主导地位。与世界坦克强国相比,我国坦克起步晚了30多年。

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坦克装甲车行业的转型,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清楚。毛明和他的团队却笃定初心,要研制一款信息化坦克,不仅跑得快、打得准、防护好,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还要高。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在坦克研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毛明,深知其中的艰辛。

毛明认为,坦克是陆军地面作战的“突击先锋”,战场上多数是面对面、硬碰硬的交锋,提升坦克的战斗力,首先要在火力上实现突破。起初,他想通过加长炮管或制作复合材料弹托等途径来突破,但始终得不到理想的答案。

在当时一些坦克研发领先的国家,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涉及到核心技术,就是出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卖给你!”

“即使摆在自己面前的是座高山,也要想办法翻越。”采访中,回想起那段艰难岁月,毛明依然激情澎湃。解决了,就是世界领先;解决不了,就代表中国军工实力落后。那时,毛明就认准一个死理,“没有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毛明找到了突破口。在与被业内尊称为“火药王”的王泽山院士商讨时,王院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激发了毛明的灵感。

最终,毛明不但证实了王院士设想的可行性,还创新研制出一种复合弹芯,让弹丸的穿甲深度和初速得到大幅提升,能够穿透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

从外观上看,与99式坦克相比,99A坦克最明显的特征是增加了一个新装置。“它就像一双锐眼,让坦克打得更准!”

既要能打,更要不怕被打。经过无数次测试,毛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高强度复合装甲,为战车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

“它是我国第一辆信息化坦克。”毛明自豪地说,99A坦克具备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能够实现战场感知、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等作战效能,软件、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